在電視前面關注著這一切的自然不只有海航9師的指戰員們。 遠在京城、還不知道過去的半天時間裡具體發生了什麼的常浩南,也跟唐林天、劉洪波幾人一起,聚在了杜義山的家中。 剛才等著儀式開始的功夫,幾個人一直在忙著包餃子。 羊肉胡蘿蔔餡的。 在1997年這功夫,雖然已經取消了票證制度,但是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要想放開了吃上這麼一頓大肉餡餃子,也不是隨隨便便的。 至少常浩南是一直到去年年末拿到182廠給的第一筆獎金之後,才徹底告別了每天要算著開銷吃東西的日子。 “嘿!杜院士家裡這羊肉真是一點都不羶!” 唐林天端起裝餡的搪瓷盆,放在鼻子下面聞了聞。 “那當然,這可是閻良楚從他通遼老家那邊帶過來的,你們誰要想要。” 旁邊正往擀好的餃子皮上撒麵粉的杜義山說道。 劉洪波這時候剛剛洗好手走進客廳,聽到閻良楚的名字之後隨口插了一句: “說起閆博士,我今天本來準備把他也叫過來的,結果他最近一直在盛京那邊出差,說是在和601所,還有蘇霍伊局兩邊合作搞一個飛機載荷譜的資料庫,解決十一號工程原始方案裡面的一些結構可靠性設計問題。” 剛剛沒有插話而是一邊調著另一盆餡一邊關注著電視畫面的常浩南這時候也被吸引了注意力,驚訝之下脫口而出: “博士生階段就去搞十一號工程了?” 嚴格來說,姓氏+博士這種稱呼一般用於稱呼已經獲得了博士學位,但又沒有從事相關工作,因此沒能獲得相關職稱的人。 但在高校和研究所這種環境裡,一個人但凡入職,他高低肯定有個工程師或者講師什麼的職稱,所以x博士絕大多數情況下轉而被用於稱呼在讀博士,甚至是像常浩南這樣即將在讀的博士。 久而久之也就約定俗成了。 所以他的第一反應就是: 還有高手? 常浩南話音剛落,杜義山倒是還好,對面的唐林天手中的動作當即頓住,用一種難以言說的眼神看向了他。 “……” 這個話,別人講也就算了。 你常浩南一個本科都沒畢業就已經搞了好幾個大專案的人。 這樣好麼? 不好。 唐林天張了張嘴,似乎想要說什麼。 但沒說出來。 年輕人不講武德,讓他這個老前輩一時間都不知道該如何回答。 還有本就在三個大佬包圍中瑟瑟發抖的劉洪波,直接就是一個捂臉低頭。 我是誰,我在哪,我一個普普通通的大學教授,為什麼要加入這個局…… “不是……我的意思是……” 看到這一幕的常浩南自己也意識到剛剛的用詞有些欠妥,稍微找補了一句: “我最近一直在忙973專案的事情嘛,所以想要認識一下……” 杜義山倒是比較理解常浩南的感覺,直接解釋道: “閻良楚的情況跟你不一樣,是工農兵大學生,畢業之後在飛機強度所工作了十幾年才又考的研究生,這個所雖然是機械工業部下屬的,但近些年因為他們那邊老本行不景氣,主要業務都是搞飛機還有火箭結構研究,所以他已經是很有經驗的老航空了。” “而且啊,他這次去盛京,還算是受到了伱的鼓勵,或者說是啟發,在你之前的成果基礎上,搞出來一套空間分佈載荷測試技術,正好,601那邊因為你和小姚的情況,開始試點接收高校優秀的在讀研究生進入專案組。” 說到這裡,他不由自主地瞄了一眼剛剛抬起頭來的劉洪波。 於是後者又把頭低下去了。 剛剛從難以言表中回過神來的唐林天也點點頭: “確實,為這個事,閻博士把自己之前已經搞了三年的課題給結了,重新開了個載荷譜編訂的課題過去,態度相當堅決。” “這是好事啊,咱們就是要把華夏的蘇27搞的比老毛子自己的都好!” 常浩南手上包餃子的動作不停,但喜悅之情已經溢於言表。 剛剛杜義山和唐林天講過之後,他也回憶起來了這位後來同樣評上院士的閻良楚。 進入21世紀之後,華夏包括第四代戰鬥機和大飛機在內的重要航空專案,基本都有他參與的身影。 更巧的是,常浩南在新舟60上面應用的那套技術,原本就是被閻良楚的課題組所攻克的。 只不過那是2010年左右的事情了。 而如今,對方又被常浩南的成果影響,提前走上了與上一世相同的賽道。 總之這麼看,二人好像還頗有些緣分。 當然,常浩南感到高興的原因不只有這個。 更重要的是,隨著他本人成果的不斷增加,已經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其它人,甚至其它研究領域的進步。 這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分身乏術的常浩南無需親自參與很多重複性較高的專案。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