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這種宏圖大志,常浩南沒有向任何人透露,包括杜義山。 一來解散機械冶金兩部其實是很匆忙的決定,1997年這會八字還沒一撇,他肯定不能直接講出來。 二來常浩南自己的影響力目前還主要在科工委內部,現在就四處張揚說要對其它平級部門如何如何,總有一種插手別人家務事的感覺。 雖然他實際上就是想插手—— 兩部委直接解散固然可惜,但原來的情況也確實已經不符合時代要求。 所以最好的辦法其實是提前建設工信部,把機械工業部、冶金工業部、電子工業部、郵電部乃至國防科工委的職能一併統籌進來。 不能一蹴而就,那就逐漸進行。 但這東西不能提前說,否則勢必要被人覺得是想要操作科工委吞併兄弟單位搞一家獨大。 影響太差。 自己默默幹反而是效率更高的路子。 旁邊的顏永年自然不知道常浩南內心的真實想法,但這次專案本來就是要以後者為主,別人願意帶著機械工業部的力量一起玩,他總歸沒有反對的道理,只是著重提醒注意一些來自內部的阻撓和破壞。 “見招拆招吧,而且時代畢竟不一樣了,也沒必要那麼悲觀。” 常浩南面色如常地回答道, “不管怎麼說,合作愉快,顏教授。” 二人握了握手,並且交換了聯絡方式,隨後準備去和沈藝卿告別。 臨走之前,後者給他們拿了些家裡曬的臘肉作為來時禮物的回禮。 等著對方包上的功夫,常浩南注意到了報紙上面的一條新聞—— 一支英國艦隊穿過蘇伊士運河,計劃對一系列南亞和東南亞國家進行訪問。 他又特地看了一眼報紙的日期。 半個多月之前的。 而今天是6月20日。 這讓常浩南猛地想起了這支英國艦隊的來由。 海浪97任務組。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同樣存在。 裡面具體有哪些船常浩南已經記不清了,但他還記著這應該是二戰之後皇家海軍拼湊出的規模最大的單一艦隊。 甚至比1982年馬島那次派出去的還大。 在原來的時間線上,華夏海軍實在沒有能力對遠在一千多公里外的艦隊主體部分進行干預,只是派出一艘護衛艦阻止了其中兩艘船在6月30日晚企圖衝入hk附近水域的圖謀。 算是打了個平手。 兩邊都覺得這個事情說出去好像不太長臉,所以在很長時間裡都選擇了低調處理。 然而現在,這封報紙上面的寫出來的內容雖然也沒有直接批評英國人是要來挑釁,但是懂行的人還是能從其中看出些許端倪。 總之是綿中帶刺。 回家之後,常浩南特地翻出來了近幾天攢下來的報紙。 果然從前天的裡面找到了後續。 這支艦隊已經透過了馬六甲海峽,進入安南附近海域。 並且還將會跟安南海軍進行一場聯合演習。 相比於用來包臘肉那張報紙上面的措辭已經嚴厲了不少。 實際上,常浩南估計,但凡換個國家、換個時間、換個形式,這事估計也就低調處理了。 但是“英國人在6月份開著將近40艘船跑到周邊海域鬧事”。 基本算是踩中華夏的全部雷點。 因為1840年的那場戰爭,也是以相同的方式開展的。 在常浩南的努力之下,華夏軍隊的裝備水平相比前世的這個時間點已經有了一定進步,但從地圖上看,對方選擇的演習區域距離華夏本土不近,粗略量一下有差不多1500公里。 對於這個年代的華夏軍隊來說,確實有點鞭長莫及的意思。 飛機的作戰半徑畢竟不是航程直接砍半,算上任務過程必要的消耗,再留出一些餘量的話,也就能有三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至於水面艦艇部隊麼…… 只能說常浩南帶來的影響,暫時還沒有輻射到他們那裡。 所以參照上一世的情況,恐怕不算樂觀。 他突然有些好奇,接下來的10天時間裡,到底會發生什麼樣的事情? …… 只能說,雖然常浩南在軍工系統中的密級雖然很高,但終究不是軍人,很多軍隊內部的情況,他也不可能實時瞭解。 比如空軍已經加急引進了兩架伊爾78加油機,還和海軍航空兵相關單位在青唐省合練了一個多月的時間。 就在接下來的幾天時間裡,這支專為此事而臨時組建的混成航空兵部隊,分批次從西北戈壁秘密轉場到了祖國最南端的瓊省陵水機場。 他們將與同樣參加築堤行動的海軍水面艦艇部隊一起,給自以為是的英國人一個難忘的教訓。 6月23日早7點。 兩艘軍艦冒著淡淡的晨霧鳴笛起航,在駁船的協助下離開湛江港。 它們分別是051d型驅逐艦靜江號和053h型護衛艦戎州號。 //“ 如果僅從戰鬥力的角度上講,這一驅一護自然是比不過海浪97艦隊中的一艘航母加兩驅三護。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