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邊,身處蓉城的常浩南還不知道自己的研究成果已經開始對地緣格局產生影響。 在年前的最後幾天裡,他一直在協助,或者也可以說是指導648所的工程師們對那個暫時還沒有名字的高階教練機進行總體設計。 在暫時不考慮dsi進氣道這個最麻煩的部分的前提下,這項工作的難點主要在於邊條翼的外形設計。 剩下的部分哪怕沒有常浩南,單靠其餘幾個人也能完成個八九不離十。 至於數字化輔助設計,跟之前在601那邊時候的情況差不多,主要是欠缺經驗,以及舊的思想和新的設計軟體不相容。 好在648所派過來的都是年輕人,沒有太重的包袱,在這方面反而學的更快。 一週時間,大部分的設計流程就已經走通了。 雖然這距離一個完整的方案還有很長一段距離,但孫惠中他們高低也是正牌飛機設計師,不管是從職業尊嚴的角度還是從鍛鍊自己能力的角度,都不可能幹等著常浩南把飯喂到嘴裡。 況且剩下的部分真的只需要按部就班走下去就行。 在分別之前,孫惠中專門請常浩南在招待所吃了個飯以表感謝。 “常工,關於這個專案,我回所裡之後要不要馬上跟上級申請一下?” 兩個飛機設計師聚在一起,話題很自然地就回到了飛機上面。 搞理工的人,很多時候表現得都很無趣。 但正是這些無趣的人,為科技進步和社會發展提供了最基礎的動力。 “暫時先不要。” 常浩南擺了擺手: “現在申請的話,一方面是臨近春節年尾,很容易被擱置下來,等轉過年去就給忘了。另一方面,關於這個專案的重要性,也還沒有體現出來。” “你們回去先不要著急,該過年就過年,把方案好好完善一下,我年後應該會找個合適的時候提交dsi進氣道的預研申請,等那之後你們再去申請這個高教專案,來跟我打個配合,基本就能十拿九穩。” 在這個一分錢恨不得掰成兩掰花的年代,申請專案這種事情,還是得講究一些技巧的。 根據常浩南的經驗,如果說“我要搞個新型高階教練機,順便研究一下dsi進氣道”,那上面首先就會首先考慮我是否真的需要一個高教機。 答案往往是不需要,畢竟老型號又不是不能用。 結果前世殲教7就這麼一直生產到了2017年。 但如果說“我要研究一下dsi進氣道,順便搞個新型高階教練機”,那這就是個跟十號工程繫結的技術研究,高教機屬於副產品,透過的機率就就要高上不少。 畢竟殲10真的需要dsi進氣道。 “好,都聽您的。” 這段時間的接觸下來,孫惠中已經對常浩南的能耐心服口服,因此當即點頭同意。 “另外,我覺得也不要只是把目光侷限在高階教練機這一塊,也可以發揮一下你們所的優勢,試著在其它賽道上發力。” 儘管在眼下這個黎明之前的至暗時刻,航空工業系統的廠所日子都不算好過,但648所和貴飛的這對組合,也屬於境況尤其糟糕的。 重生之前,2017年左右的時候,常浩南曾經見識過貴航搞ftc2000g時候的大會戰,全廠自總經理以下,吃住都在崗位上,創造了設計到首飛的速度記錄。 按照他們自己的說法,這是決定集團前途命運的型號,容不得半點耽誤。 大山裡面的航空人,拼搏精神還是在的。 所以現在常浩南準備提前拉他們一把。 “我們所……還有優勢?” 孫惠中被這句話驚得差點拿不住筷子。 “事物總是有兩面性的嘛。” 常浩南也被對方的反應搞得有點想笑。 按照正常的標準來看,648所確實找不出什麼優勢,但如果換個角度來看,倒也未見得如此…… “伱們的設計經驗確實不足,但這同時意味著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和歷史包袱,可以輕裝上陣學習新思想新理念,你看這些天你們學數字化設計的效率就很高,比601和611的同志們都快不少。” “還有,你們人才隊伍建設比較薄弱,但規模小也未必都是壞事,船小好調頭,大家的利益也比較一致,沒有那麼多百萬漕工衣食所繫的問題。” “另外你們的所在地確實比較偏僻,但是相對來說也更加清淨……” 聽著常浩南的這些高情商言論,孫惠中露出了一個有些古怪的表情: “常工,您確定這是在誇我們?” 如果他自己不是648所出身,光是聽這些話沒準就信了…… “咳咳……當然是在誇你們,沒開玩笑。” 常浩南也意識到自己說到最後有些放飛自我,只好輕咳兩聲掩飾尷尬: “你們在工程經驗,以及飛機複雜系統的氣動和結構設計方面的短板很明顯,就算有了這個高階教練機專案練手,真想跟601、603、611這些老大哥較量,恐怕也討不到什麼便宜,而且這方面的優秀人才也會往那幾個大的研究所集中,說實話,這方面的差距只會越來越大。”本小章還未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