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章 你這不是欺負老實人嗎!

另外三個人看著雙拳緊握的常浩南,他們當然知道後者正是因為這件事情才決定要在課程作業中給自己上難度。 他們不知道的是,常浩南當年差點就成為一名空軍飛行員,只不過體檢的時候被發現牙齒咬合不良所以被刷了下來。 “但是浩南,如果這樣的話,可就不只是飛機設計問題了。”周書萬從小在家裡耳濡目染,懂得自然要比其他人多一些:“立足現有的成熟技術,就要是還要考慮生產製造方面的問題,但我們畢竟還只是大學生,根本無從得知我國目前航空製造技術具體是個什麼水平啊?” 常浩南看了看旁邊的周書萬,在書桌前負手而立:“從一開始,我就沒準備只是做一個不能落地的設計。” 按照常理來說,周書萬的話當然是有沒錯的。 然而他作為一個從二十多年後重生回來的人,本身就超越了常理。 實際上最一開始的時候,要說改進殲7,常浩南第一個想到的自然是由魔改的“超7”計劃衍生出的fc1梟龍戰鬥機,這架飛機從外形上已經完全看不出半點原來型號的影子。 但是在昨天見識了這個年代電腦的真實效能之後,他意識到在搞不到超算資源的情況下,想要靠一臺普通pc把dsi進氣道給設計出來就已經難比登天,更不用說同樣改動很大的機體其它部分。 並且眼下國內能自主生產的最好的航發也就是渦噴13f,實在是不夠推動一架第三代戰鬥機。 沒辦法,飯要一口一口吃,科研要一步一步做。 航空工業的發展不是個一蹴而就的過程,他目前的身份還只是個本科生,能撬動的資源有限,無法最大程度發揮系統的效率。 在上一世的同一個時間點上,常浩南的野望確實是設計出一種能夠裝備人民空軍提高戰鬥力的機型。 但如今重活一世,甚至還有系統幫助的情況下,這個殲7改進方案對於他來說更大的意義則是一塊敲門磚。 一塊通往更廣闊天地的敲門磚。 因此設計方案除了要體現出一定的先進性之外,還得足夠短平快和接地氣,能夠在課程設計作業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並且體現出自己目前對於航空工業發展的整體認識。 常浩南記得他這門課的老師叫做劉洪波,是個很年輕的教授,在下個學期開始之後不久就被借調走參加運7-200a,也就是後來新舟60客機的適航審定和技術改進工作去了。 時間正好在他們這一屆的研究生推免流程結束之後。 所以劉教授的不少學生也跟著直接或間接參與了相關工作。 都是機會。 而常浩南現在最需要的恰好就是這種機會。 在確定了改進方案的基本原則之後,第一個開口的竟然還是張漫。 “南哥,我剛剛在圖書館查了一些過去已經存在的對米格21或者殲7的改進思路。”張漫說著把書包和布袋都放在桌子上,然後掏出了一大堆的資料。 “首先是我們國家已經有過的改進方案,把米格21的大三角翼更換成雙三角翼,減小機翼平均弦長,增加展舷比,重點提高飛機的中低空機動性,不過因為進氣道沒有改進,所以頭錐還是沒有足夠的空間容納雷達,所以別說超視距,甚至沒有全天候作戰能力。” 張漫翻出一張殲7e的三檢視,放到常浩南面前——畢竟是現役裝備,詳細的設計圖是搞不到的,然後用餘光偷偷瞄了一眼後者的表情。 在發現沒有什麼變化之後,張漫果斷把這張圖紙推到一邊,又拿出來了另外一份資料,這個就要詳細得多,甚至有不少具體的資料。 “第二個是米格設計局自己的改進,也就是米格21mf和米格21比斯,在總體氣動佈局不變的情況下放大機體,增大進氣頭錐,在裡面安裝雷達,不過代價是機動效能會有很大的下降。” “我覺得這個思路不錯。” 周書萬撐起身子看向桌上的圖紙。 “80年代末,我們也設計過一種類似思路的殲7c,不過最後只生產了十幾架,我覺得完全可以在這個基礎上再完善一下,進一步增大頭錐體積,再加上現在的雷達技術肯定比當年更強,這樣甚至可能發射像霹靂-4那樣的雷達制導空空導彈。” 1996年的時候,霹靂4早就已經下馬了,而霹靂11還處在艱難的仿製過程中,不過這並不影響航空航天大學的學生們暢想一種新的、射程更遠的武器。 然而旁邊的張漫在後者才說到一半的時候就透過常浩南的表情確定這也不是對方想要的思路。 因此周書萬的話音剛落,她就馬上發表了相反的意見:“我倒是覺得這個也不太符合南哥剛才提出來的想法,對飛機的改動太少了,選這個方案實在有點看不起我們南哥的能力。” 而剛剛還處在興頭上的周書萬被自己的女神這樣絲毫不留臉面地直接否定,甚至還扯到了對常浩南能力的認可上面,因此整個人直接尬在了原地,看了看張漫,又看了看旁邊眉頭微皺的常浩南。 本來,在張漫剛才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