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3章 直道超車【求追讀!】

與此同時,京航大學那邊。 由於已經是暑假期間,因此課題組裡面的碩士生們都陸陸續續回了家,還留在學校的就只剩下方振、姚夢娜還有常浩南三人。 方振是準備一鼓作氣,完成那個機翼顫振分析的專案結題報告。 姚夢娜則是準備留在學校繼續學習計算流體力學模擬方面的知識。 至於常浩南…… 其實是因為他預判到了杜義山應該會找個專案讓自己加入,所以在學校等著。 因此過去的幾天裡面,他一直在繼續研究不同條件下葉片外形對葉柵內部附面層氣流分離的影響。 非要說有什麼實際收穫的話,就是《航空學報》的編輯部來了封信,表示他的論文已經被直接錄用,將在9月份正式見刊發表。 以及吳懿範把剩下的3200元尾款結給了他。 說明之前那個風扇設計應該是成功地戰勝了富士電機的競品。 當然這件事情造成的影響終究有限,只是讓常浩南的科研點數增加了4點。 好在無論是設計風扇,還是給603所做機翼顫振分析的專案都是完全依靠他自己,並沒有讓系統幫忙。 因此現在他手中總共有80點科研點數,哪怕面對一些比較複雜的問題,在有思路的前提下應該也足夠解決了。 不過悠閒的摸魚生活並沒有持續太長時間。 四天之後的一個早晨,杜義山突然打來電話,讓還留在學校的課題組成員準備參加當天下午的一場專家評審會。 方振和姚夢娜聽到這個訊息無不一臉懵逼,畢竟他們之前根本毫無準備,而且也從來沒見過催得這麼急的學術會議。 而早有心理準備的常浩南則是已經大概猜到了這次所謂“評審會”的真實情況。 估計是有專案要找上門了。 而且看這個架勢還不像是一般專案。 …… 儘管已經提前有了心理準備,但是當常浩南在會議室門口看到裡面的情況時,還是下意識深吸一口氣,被驚得瞪大了眼睛。 房間的面積不大,只擺著兩張桌子。 裡面的人也不多,算上杜義山才四個。 但他恰好認識另外三個人中的兩個。 分別是華夏航空工業總公司董事長梁卓平和601所副所長,殲8-3總設計師楊奉畑。 由於八三工程立項遠比明確了總工程師負責制的941工程更早,所以總設計師就相當於這一型號的負責人。 最後一個是位女性,雖然沒見過,但是既然能和前面幾位坐在一起談笑風生,想必身份也不會一般。 這樣的配置,即便只有四個人,也足以稱得上是大場面! 至少常浩南在重生之前從來沒見過此等陣仗。 第一個被請進去的是方振。 不過他只在裡面呆了不到十五分鐘就出來了。 常浩南的心態倒是還比較穩,但旁邊的姚夢娜趕緊湊了上去: “都聊了點什麼?專案的內容麼?” “嗯……不完全是。”方振的表情還有點懵:“除了跟咱們組專案有關的問題之外,還問了不少之前學的課本知識,好在我基本都還記得,另外就是一些和計算流體力學有關的東西,這個我就不太熟了,不過你們兩個應該擅長。” 簡單聊過兩句之後,姚夢娜就被第二個叫了進去。 她在裡面呆的時間更長一些,大概有二十多分鐘。 當姚夢娜被問到在裡面的情況時,明顯猶豫了一剎那。 “跟剛才方師兄說的差不多,但是最後那個白頭髮的姓楊的專家問我,咱們給603所做的那個顫振模擬專案能不能用在作戰飛機上面。” 楊奉畑的名字在這個年代還並不算很出名,所以姚夢娜不知道對方是幹什麼的也很正常。 “你怎麼說的?” “之前師弟跟我專門說過這個事情,咱們研究大展弦比平直翼的時候是把研究物件視為梁式機翼然後用偶極子格網法,一般作戰飛機都是三角翼或者後掠翼,沒辦法直接生搬硬套。” 姚夢娜說著朝常浩南投來了感激的一瞥,事到如今任誰都能看出來這架勢不一般,說是評審會其實更像是一次面試,所以多答上來一個問題必定是有好處的。 終於輪到常浩南進去了。 實際上,把他一個本科生放到最後,本來就說明了一些事情。 當常浩南在靠近門口的那張桌子後面坐好之後,雖然對面四個人的動作並沒有什麼變化,但他可以明顯感覺到,現場的氣氛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經過了簡短的開場環節之後,雙方之間的交流很快進入了正題。 前面的問題都是由梁卓平提出的,跟姚夢娜和方振並沒有什麼區別。 但是當常浩南表示自己最近在研究採用葉片彎掠設計控制葉輪機械葉柵內渦結構的課題時,旁邊的另外兩個人幾乎同時眼前一亮。 尤其是常浩南一開始沒認出來的那個女人,幾乎馬上提出了自己的問題。 根據開場時的介紹,她是國防科工委系統工程三司的司長,姓周。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