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1部分

曾國藩對“官二代”的毛病深有警惕,多次嚴詞訓誡兒子們不要學歪風邪氣:“世家子弟,最易犯一奢字、一傲字,京師子弟之壞,未有不由於驕奢二字者。凡世家子弟,衣食起居,無一不與寒士相同,庶可以成大器;若沾染富貴習氣,則難望有成。”

兒子曾紀鴻去長沙參加考試時,曾國藩又特別寫信告誡:出門在外,一定要謙謹,萬不可張揚,考試前也不要去拜訪州縣官員。

曾國藩祖訓八字:“書、蔬、魚、豬、早、掃、考、寶。”

其中蔬、魚、豬是中國古代農村的生活內容。其他幾項今天仍有重要意義:書,就是讀書,讀書是為了明曉道理;早,就是早起,不貪戀被窩之舒適;掃,就是掃除,勤勞;考,就是祭祀,孝順先人和父母;寶,就是善待親族鄰里,一個人不能獨善其身,一個家也不能獨善其家,與人愉快相處,這是居家的至寶。

()好看的txt電子書

曾國藩在教育子女方面,總結了一個“八本”理論:讀書以訓詁為本,即要求老老實實讀書,不耍滑頭;作詩文以聲調為本,詩文不要求花哨;侍奉長輩以讓其歡心為本;養生以戒怒為本;立身以誠信為本;持家以勤為本;做官以不愛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這“八本”,可說是涵括了曾國藩的讀書求學經驗和做人處世經驗。

教育子女,杜睿自認為已經盡到了身為人父的責任,而且家資,杜睿身為大唐首富,富可敵國,自然可以讓子女都衣食無憂。

那些人還要再勸,可是杜睿卻根本就不以為意,說得多了,反倒是好像他們有異心似的,也就只好閉口不言了。

#¥#¥#¥#¥#¥#¥#¥#¥#¥#¥#¥#¥#¥#¥#

在大馬士革休整了五天之後,杜睿一聲令下,唐軍再次動了起來,為了達到最大的震懾效果,自然是精銳盡出,盔明甲亮,殺氣騰騰的唐軍四面出擊,所過之處都是震驚不已,無論是阿拉伯人還是土人,這輩子還沒有見過如此精銳的軍隊呢,即使能征善戰的阿拉伯軍隊也沒有如此了得。

這無異於一劑強心劑,很快就讓原本還有些遲疑的土人堅定了信心,反抗的風暴越刮越猛,阿拉伯帝國境內,到處都是反抗的聲音,當地駐軍被偷襲,阿拉伯人被驅逐,烽火燃遍了整個帝國的每一處角落。

這些天不斷的有起義軍前來投靠,他們對換一個主人似乎一點都不牴觸,或許在他們看來,實力更加強大,待人卻更加和善的唐人要比那些高高在上的穆斯林要可愛的多了。

唐軍四面出擊,不斷的鞏固戰果,如同秋風掃落葉,異常順利,沒有遇到象樣的抵抗,間或有些不長眼的阿拉伯帝國殘餘勢力前來阻止唐軍,也全被唐軍劈成了碎片。

半個月後,唐軍開始南下,朝著阿拉伯半島開進了,這個時候原本龐大的阿拉伯帝國勢力範圍已經縮小到了當年他們立國的時候,僅僅限於阿拉伯半島之內了。

眼看著勝利在望,唐軍上下無不期盼著立時趕到麥地那,一鼓作氣拿下麥地那,滅了阿拉伯帝國。不僅唐軍是如此想的,就是那些起義暴。動的奴隸也是這麼期盼的。阿拉伯帝國一天不滅,他們的心裡就一天得不到平靜,曾經的血海深仇,就一直刻在他們的心裡,無法得到化解。

然而,當唐軍行至麥地那僅僅一百里,只要前進,就可以徹底摧毀這個龐大帝國的時候,杜睿卻是做了一個讓人想不到的決定,他竟然下令唐軍停止前進,就在離麥地那百里之地紮營。

數十萬唐軍加上數十萬投靠過來的起義部隊紮下營寨,連綿數百餘里,一座接一座的帳幕,一眼望不到頭,不知道有多少。

杜睿這命令太難以讓人理解了,眾將滿肚子的不解,一安排好營地的事兒,就趕去見杜睿,準備弄個明白。

“大帥,為何要停止前進?我們離麥地那只有一百里了呢,一百里啊,騎兵不過三兩個時辰就能趕到。”

“大食狗的主力全都被我軍殲滅,麥地那現在就是空城一座,只要我們趕到,必能一鼓作氣而拿下,拿下了麥地那,大食必然滅亡,我們就建立了不世奇功。”

這也是杜睿的威望甚重,要不然的話,這些驕兵悍將一定會責備杜睿,甚至罵出聲來。

杜睿見狀,他也知道,今天要是不給眾將說明白是不行的,揮手阻止眾將吵鬧,道:“你們想的是如何最快的打下麥地那,而我們想的是全域性。麥地那是大食的都地,是大食帝國的發源地,就連他們的先知穆罕默德的遺體都葬在這裡,除了麥加,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