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4部分

人一樣,慣用好與壞去評價一個人,的確,一個人對社會作出了貢獻叫做好,反之稱之為壞,在古代也有亂臣賊子,良臣虎將一說,但是在瞭解了王承恩的經歷之後,李飛卻很難用一句簡單的話對自己作出評價。

在王承恩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很複雜難以琢磨的東西,他卑微,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們這些奴才”,“我們這些廢物”;他聰明,對世事人心洞若觀火;他矛盾,在萬人之上一人之下,但是卻又在萬人之下,連最起碼的男人也不是;他是忠臣,力保袁崇煥,對崇禎皇帝無比忠誠;他是奸臣,手中掌握著朝政大權不容別人染指;他是廢人,但是卻有著兒女情長,他與史上第一名女陳圓圓互生愛憐。

16歲登基的崇禎執政時,明朝處於內亂、外患、地方勢力割據、龐大的文官集團把持朝政,整個明帝國可謂內憂外患,風雨飄搖。是王承恩扶持他登上帝位,幫助他除掉東廠大太監頭子魏忠賢,力薦袁崇煥大將軍,為了大明江山,王承恩付出了畢生的心血,就連最後一滴血都是為崇禎皇帝而留。

自古太監賢良者少,奸邪者多,然而王承恩的確算是個異類。他身為臥底,監視主子又幫助主子登上帝位,可謂忠奸難辨;他卑賤之至又權傾朝野,讓內外大臣又敬又怕;他忠誠無比卻也壞事做絕,使崇禎皇帝又愛又恨;他不陰不陽卻與美女陳圓圓互生愛憐。

在當時的大臣裡面就流行這樣一句話,論奸,當朝無人能奸的過他王承恩;論忠,也無人能忠的過他王承恩。他頻施毒計幹掉了對手周延儒。可以看出他心狠手辣,他幫崇禎登上帝位,他太瞭解崇禎,知道他多疑,所以他從來就是順著崇禎的意思來給崇禎提意見。王承恩的做法,皇上一般都愛聽,都採納。別人的忠言都逆耳,他卻不一樣,他的忠言卻很婉轉,卻很容易讓人接受,這就是他有著高超的說話藝術和過人才智。他為崇禎出謀劃策,為他帶大、教導、輔佐的皇帝留盡了最後一滴血。崇禎雖然有大志,可惜他的前輩卻給他留下的是個千瘡百空的大明王朝。他也無力迴天,的確是歷史上的一個悲劇。

他對崇禎的忠和對陳圓圓的愛更多的表現的是“人情味”這3個字。崇禎是他一手帶大的,他對崇禎的愛更像一個慈祥的父親,他從心裡愛著崇禎,忠於崇禎,可以說是為崇禎而活,崇禎的一切就是他的一切,所以後來崇禎自殺了,他活著也就沒有意義和目的了,因為他的人生目標和寄託都沒了,而崇禎也離不開他王承恩,可以說他是崇禎的主心骨,是當時大明王朝的主心骨。崇禎對他是又恨又愛,恨是恨他太聰明,什麼都瞞不過他,愛也是愛他太聰明,什麼事情他都能搞定,崇禎怎麼也離不開他。他把陳圓圓視為自己的知己,他對圓圓更多的是同情,他和圓圓都算的上是苦命人,他和圓圓互相理解,他從圓圓身上可以看的到自己,因為他自己也是個苦命人,一個太監要承受多大的屈辱啊!在加上大臣的猜疑和妒忌,大臣都恨他,恨他的權利太大,沒有人理解他,只有陳圓圓理解,只有陳圓圓知道他是個好人。

李飛在王承恩身上看到了兩種靈魂,忠與奸,善與惡,好與壞,並且是一個悲劇的載體,最後也是悲劇的結局,與崇禎一起吊死在煤山的槐樹上。真可謂忠奸難斷王承恩,夢斷江山風雨情!李飛不由自主的感慨一番。

在如今看來,崇禎皇帝還真像王承恩的兒子一樣,就連命運也是出奇的相似,可以說這位不得志的皇帝也是悲劇的載體。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明王朝面臨沒頂之災。明軍在與農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鬥中,屢戰屢敗,已完全喪失戰鬥力。三月十七日,農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朱由檢與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今北京市景山),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徘徊無語。回宮後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理應殉國。”周皇后隨後解帶自縊而亡,袁貴妃緊接著也自盡了。

朱由檢忙又召來16歲的長公主真平公主,流著淚說:“你為什麼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她昏死了過去。隨後又殺了二公主長平公主。朱由檢又砍死了妃嬪數人,並命令左右去催張皇后自盡。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自縊身亡。十九日凌晨,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朱由檢咬破手指寫了一道給李自成的血書,說自己所以有今天,都是被臣下所誤,現在死了也無臉到地下見列祖列宗,只有取下皇冠,披髮遮面,任你們分割屍身,只是不要去傷害百姓。他將血書藏入衣襟,登上煤山,自縊於壽皇亭。王承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