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浩然喝酒只是為了不顯得過於特殊,引起些不必要的麻煩。既然選擇進入凡俗中感悟一番,就要更加貼近世俗。
酒過三巡,正要離開酒樓,朝南赤神州趕去,突然酒店門口傳來一聲不和諧的腔調。
“和尚,這裡不化緣,你趕緊給我出去,別耽誤了我做生意。”酒家門外不知何時來了一上了年紀的和尚,右手持了一缽盂,正在問酒家化緣。
此處地處大唐國與大梁的交匯處,雖然還算是大唐國境內,但已經遠離都城,此處民風更加貼近大梁國。
而大梁國信奉妖族的是媧皇女媧娘娘、與天下妖修的教主通天,佛、道、魔三教傳播在大梁是被絕對禁止的。
這也連帶著靠近大梁的邊境城市,對異教徒非常不待見,即便沒有大梁國那樣驅逐異教徒,但也不會幫助這些異教徒。
這也是李浩然身穿道袍卻又不做道士打扮,引起路人猜疑的原因。
“店家,我師徒已經幾日未化到緣了,你就發發善心施捨點吧。”老和尚見掌櫃的不肯佈施,只得拉下臉面苦苦哀求。
“去去去~此處不歡迎你們這些異教之人,快點離開,別在這影響我做生意。”掌櫃的厭惡的望著老和尚,連忙走上前去,把這老和尚攆了出去。
望著黯然離去的老和尚,李浩然心中微微一動,使了個障眼法,便捲起一些吃食,隨著老和尚的後面一路走去。
這老和尚心許是多處化緣未果,也不在四處化緣,徑直朝城外走去。
走了大約盞茶功夫,來到一處破舊的屋舍外。和尚搖搖頭,嘆了口去,望著空空如也的缽盂,臉上露出痛苦的表情,朝屋中走去。
“師傅你回來啦,今天是不是又沒化到緣呀?沒事的,咱們只要熬過這個冬天,開春了朝北方趕,日子會好起來的。”屋中走出一個面黃肌瘦的小和尚,見老和尚空空的缽盂,和愁眉不展的臉龐,連忙安慰道。
“普因,我擔心,你我拗不過這個冬天了。當初要不是我執意來此尋找菩薩的紫金缽盂,也不會連累你。”老和尚嘆了口氣,臉上露出後悔的表情。
“師傅,事已至此你也別在埋怨自己了。當初如果不是我聽說這泉州有此寶貝的訊息。也不會告訴師傅,如若說連累,應該是我連累了師傅呀。”小和尚普因連忙辯解道。
“只能說,你我與這佛寶無緣,活該身死在這泉州城。”老和尚越說越悲觀,完全沒了一點佛家講究的心境平和,坦然面對生老病死的心態。
第三十章 佛緣
“師傅,你著相了。著相既是當真,誰當真誰痛苦。佛為了讓眾生離苦,所以告訴眾生不要著相。一切相都是緣起不實在,如水中月般虛無飄渺。佛憐憫眾生不要做這些徒勞的傻事,所以勸眾生不要著相。二者都是佛告戒我們不要著相,難道師傅還看不透嗎?”普因雙手合什,眼露神光,此時那裡還有一點孩童的樣子。
“普因,我那裡配做你師傅呀,我慧然能教你的越來越少了。反倒要你來點醒我,為師汗顏呀。”慧然面露羞愧之色,心中對自己這徒兒越發的佩服了。
師徒二人的關係說來微妙,慧然本是河南宗山寺的主持,一日心中有感,出門百里發現一幼童,此童子非同尋常,全身上下透著佛光。得知此子與佛必定有緣,便把這幼童帶回寺中收養。
這一養便是十年,幼童長大後越發透出慧根和佛性,漸漸在佛法上的理解甚至超過了寺中所有人。慧然遂給幼童起了個佛號普因,意喻這一切都是上天安排好的因果。
慧然自愧做不得普因的師傅,但怎奈何普因堅持,便掛著這師傅的名頭,這讓慧然每每想起越發覺得羞愧。
“師傅,不可這麼說,你待我有養育之恩。佛說世有三報,謂之現報、生報、後報。此生作惡、行善,今生得報,乃為現報。此生作惡、行善,來生再報,是為生報。而前生作惡、行善,此生得報,此為後報。你我師徒緣分終究脫不開這三報之因,又何來配不配做我師傅之言。”普因句句禪機,透出深厚的佛法根底和慧根。
慧然還不覺得什麼,畢竟耳濡目染倒也見怪不怪了,可這到讓屋外的李浩然驚的合不攏嘴。
李浩然雖是道修,但來自契慈和尚的記憶尤在,這麼深厚的佛法~功底,和對佛法的悟性、理解,無一不說明普因在佛法上的造詣,已經超越大多數修佛者。
李浩然心中一動,便逐漸隱沒在光影中,從光影中再次走出已經是一位大腹便便的和尚。
手持一隻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