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部分

一臂之力,他和這位總司令交談過半個小時,總的感覺此人還是不錯的,能夠聽進別人的建議。

如果有馬德尼道夫准將的支援,宋彪只要說準說對,確實可以給克羅帕特金總司令極大的幫助,問題就在於宋彪到底想不想說,這裡面的利弊還需要宋彪自己來權衡。

宋彪不希望日軍打贏這場戰爭,可又未必希望日軍徹底輸掉,那樣的話,對中國而言也未必就是有利的。

……

隨著馬德尼道夫准將和斯克第二步兵團的抵達,以及科爾尼洛夫的第三步兵營重新編組為遠東第三步兵團,宋彪就將自己的部隊從第一道防線上撤下來,作為預備部隊安置在於家窯和二道防線。

戰爭是最好的軍校,經歷過大小多次惡戰後,宋彪的滿洲步兵團的作戰水平確實是有了比較大的快速提升,從營長到士兵,每個人對於戰爭都有了一定的理解,大家開始從渾渾噩噩的新兵、土匪向著老兵過渡,但也不能過高和過於樂觀的估計這支部隊的戰鬥力。

宋彪心中有數,他的部隊目前還只合適在一些特殊的節點上發揮某種奇特的功效,不適合當作主力部隊和日軍硬拼,哪怕是在溝壕戰中,雙方的射擊水平和戰術執行能力差距30%,在一萬人對一萬人的大陣仗中,這種差距也會被無限擴大,造成極大的傷亡和心理陰影。

何況,他的部隊相比日軍第五師團這種精銳主力的差距絕對不是30%那麼簡單,如果有人說是差距70%,宋彪也不會反駁。

斯克第二步兵團就不一樣了,這個部隊的作戰水平是宋彪見識過的,和日軍主力步兵聯隊的差距不大,加上守戰壕的優勢,完全可以和日軍在陣地戰中硬拼。

可畢竟是面對著號稱日本“鋼軍”的第五師團,宋彪即便是將部隊撤到預備隊的位置也不敢大意和疏忽,馮。艾斯克少校、科爾尼洛夫少校和他的關係也能算是很不錯的,等他們的部隊提上第一防線後,宋彪還是一直在防線上,教他們的部隊如何有效的使用他所設計的防禦工事體系。

另一方面,有馬德尼道夫准將的鼎力相助,宋彪想要的物資都能搞到,他要做的就是加緊時間運輸,能在第一時間運過來的就加緊運到前線。

到了2月9日,宋彪在蔣家窯防線上已經具備了五十六挺,他自己手裡原先有三十七挺機槍,馬德尼道夫准將從司令部過來的時候帶了六挺馬克沁,斯克第二步兵團抽調過來的時候帶了十三挺。…;

哈奇開斯重機槍佔1/3,這些機槍的彈藥相對較為缺乏,但也夠用幾天。

出於對蔣家窯防線的重視,柯爾巴斯將軍抽調了14個炮兵連和兩個步兵連組建成一個野炮團,在沈旦堡到窯坨子一帶不斷轉移射擊,目標就是要壓制日軍第五師團的野炮兵第5聯隊。

在幾天的積極備戰後,2月10日上午7點,日軍第五師團下屬第21步兵旅團終於開始對蔣家窯防線實施強攻,榴彈炮肆意轟炸陣地,前後轟擊了七百餘發,近乎將整個陣地都炸了一遍,隨後才開展地面部隊的推進。

因為前面是馮。艾斯克男爵少校和科爾尼洛夫少校在指揮,宋彪沒有去湊那個熱鬧,總體的指揮協調是馬德尼道夫准將親自負責,更沒有宋彪的業務。

宋彪就帶著十幾名弟兄藏身在二道防線的一片高地掩體中,他正好利用這個機會給大家上課,帶著趙庭柱、張亞虎、薛長慶、花豹子陳武和胡大林等人用望遠鏡觀察日軍的進攻戰術佈置。

邊看邊講解,包括日軍士兵的小區域內的突襲、組織,士兵戰術動作的必要性,他都逐一和弟兄們講解一番,算是就地辦一個士官速成班。

這一仗對雙方來說都是蓄謀已久,打的自然是極端猛烈,第21步兵旅團一上場就是拼盡全力進攻,火炮還在宋彪這邊的二線陣地狂轟濫炸,甚至是向著後方的後勤區域和指揮區轟過去,歸屬馬德尼道夫准將指揮的遠東野炮團也在第一時間還擊。

日俄戰爭期間的火炮是一個很奇特的問題,雙方的75mm76mm火炮技術大體都來自於法國,俄國m1902式76mm野炮整車重達1100公斤,而日軍的31年式75mm速射炮實際上只有570公斤自重,但是前者是榴彈炮,炮彈初速588m/sec,後者連音速都沒有超過,要知道二戰之後的迫擊炮都過了超音速,可以想象31年式速射炮的射程和威力。

由於31年式山炮的輕便機動性在日俄戰爭早期發揮了極大的作用,俄軍實際上也從法國購入了一批技術大體一致的m1904式76mm山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