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方聯軍到斯大林格勒東岸的時候。距離蘇軍防線只有60公里的時候,蘇軍才知道對方有一個集團軍的兵力突然攻了過來,這時,薩馬拉城已經失守。
蘇聯此時在斯大林格勒地區有斯大林格勒方面軍、頓河方面軍、西南方面軍,統一歸屬朱可夫陸軍大將指揮,有趣的是這還真的是趙庭柱和朱可夫的第二次較量,而且兩人此時都在前線。
真論才華,趙庭柱肯定不如朱可夫,但是趙庭柱手裡的牌是很漂亮的,他兩個集團軍六十萬軍兵力進攻朱可夫的大後方,兩軍相距只有六十公里,朱可夫才知道對方是兩個集團軍,至於這兩個集團軍的裝備水平和人員狀況,朱可夫是完全不清楚。
本來和德軍在斯大林格勒的鏖戰就很艱難,突然連中國國防軍都加入進來,朱可夫這個仗還能怎麼打?
朱可夫確實是現代戰爭中的天才指揮大師和軍事家,他的第一反應就是立刻將斯大林格勒方面軍後撤,試圖同頓河方面軍會合,等於是將德軍的陣地暴露給中國陸軍,他先撤回去同頓河方面軍匯合,然後用三個方面軍在頓河和奇爾河之間的魯斯伯平卡斯亞地區進行防守作戰。
這麼一來,他可以有效的利用頓河的優勢削弱對手的裝甲及坦克部隊的優勢。
問題是他一個方面軍想要從戰場上迅速撤離也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為此,他也確實是丟棄了大量輜重,幸運的是趙庭柱並不打算同朱可夫的三個方面軍決戰,他的戰略目標是奪取斯大林格勒的東側陣地,和納粹德軍隔河相望。
奪取斯大林格勒東側陣地後,趙庭柱只保留一個集團軍配合德軍攻勢將對手的三個方面軍牽制住,而中央第五集團軍則作為主力部隊配合黃百韜的中央第二集團軍一路北上進攻喀山,蘇聯準備不足,第二集團軍一路攻城奪寨,在第五集團軍的配合下於11月3日攻佔喀山。
從戰略上,帝國國防軍是基本在一個月內就完成了戰略任務,只是消滅的蘇聯紅軍數量並不多,對於這場戰役而言,結果比過程重要,因為蘇聯此時的軍事工業中心基本都集中在喀山至薩馬拉,以及車里雅賓斯克至奧倫堡地區,而蘇聯的戰爭補給資源則主要來自哈薩克和高加索地區。
看似不精彩的戰役,實際上恰恰是最為高明的決策。
如果蘇聯紅軍不在短時間內重新作出重大的調整,不對帝國國防軍所佔領的地區發動全面反擊,蘇聯的國運在這場戰爭中就走到了盡頭,大約兩個月後,蘇聯紅軍就會因為失去後援物資、補給而無法繼續同德軍作戰。
如果蘇聯紅軍決定反擊,那就正好踏入帝國圍城打援的計劃中,因為帝國的大機械化作戰最擅長的就是以快制動,只要對手的部隊開始調動起來,帝國就能迅速予以快速的殲滅、截斷,其次才是攻防戰、圍殲戰。(未完待續。)
第324章 社會主義的前提條件
現代戰爭的軍事進攻中首先要堅持兩個原則,首先是維持後方補給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對能夠威脅本方後勤補給的敵軍軍事單位予以殲滅,以保證本方能夠實時有效的實質控制和佔領;其次才是殲滅敵軍。
衛立煌所謀劃的這場雷霆作戰顯然是反常規的,蘇聯在東線保留了三個方面軍,分別是烏拉爾方面軍、喀山方面軍和哈薩克方面軍,烏拉爾方面軍駐防在葉卡捷琳堡至車里雅賓斯克地區,屬於蘇聯紅軍的主力精銳部隊,裝備精良,依託整個烏拉爾山脈建有龐大而堅固的烏拉爾防禦工事,號稱能夠抵禦數百萬軍隊的進攻。
喀山方面軍部署在從喀山、烏法到薩馬拉地區,這一帶是蘇聯現階段最為重要的軍事工業製造區域,譬如著名的烏法火炮兵工廠、喀山飛機聯合工廠、薩馬拉紅星機械聯合工廠,特別是烏法地區的卡車、火炮製造業對蘇聯而言是極為關鍵的。
哈薩克方面軍的駐防面積最大,從秋明至庫斯塔奈,最南端的駐守區更到達了巴爾喀什地區,主要作用是保護蘇聯在中亞的物資供應,在這一地區,蘇聯有著大量的礦產資源產地,包括鎢礦、錳礦、石油。
按照衛立煌所謀劃的這場雷霆作戰計劃,帝國北方聯軍分成兩個部分,主力在北方集中,南線部隊組建成中亞集團軍和西北集團軍,從塔什干、阿拉木圖進入哈薩克地區。
中亞集團軍的主力實際上是以陳武在伊朗籌建的伊朗中央集團軍為主體,其餘從亞盟的中亞地區抽調了多支中國駐防師、旅,以阿拉木圖軍區、蘭州軍區的多支主力部隊組建西北集團軍,兩個集團軍的總兵力約75萬人,這是解放哈薩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