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看到熟悉的記者。
直到於澄上車,他都沒有開口說一句話,只是向影迷微笑揮了揮手。
讓記者扼腕,但不管怎麼說,能拍到幾張照片也能寫出一篇報道了。
於澄在他們國家也是相當火的。
韓版的《蠶天變》裡,於澄客串的是小教主的父親,鏡頭非常少但卻是個至關重要的人物,一切恩怨情仇都由這個男人引起。很快兩天的拍攝就告一段落,在曼青的協調下皆大歡喜。
之後半天又配合拍了宣傳海報後,就差不多要啟程回國了。
候機廳裡,於澄拿出手機刷微博,又挑了一兩條回覆了下,一旁恰好看到的曼青欣慰的點了點頭。
總算知道接點地氣了。
直到進了檢票口後關機,他都不知道他難得回覆的幾條留言讓他的微博瞬間點選量和回覆量飽滿。
下了機,曼青在於澄的示意下將正式確定出演《盧川》的訊息給導演。
在曼青打電話給卜樂的時候,他和編劇陸恆正趕往電影學院找演員的路上。
像他這樣當了無數次助理導演也有幾部自己的作品,但在國內卻名聲絲毫不顯,能拉到的投資有限,國內有點咖位的年輕演員到是了聯絡過幾個,但至今都沒回應,在這幾個裡面他最那個希望得到回覆的就是於澄那邊的了,他回國後看的第一部電視劇就是於澄主演的《蠶天變》,實在讓他驚豔,這種從肢體語言到眼神都沉浸在角色裡的年輕演員相當少見。
讓他覺得這就是緣分,命中註定。
但他去打聽的時候,於澄正在封閉拍攝那部現在亞洲火了半邊天的電視劇,無法聯絡到本人,經紀人一開始有和他們簽約的意向,但之後卻石沉大海再沒有迴音,這就相當於拒絕了,才退而求其次發了別人。
可他挑演員,人家演員也同樣挑剔他,在個國度沒後臺沒名氣沒人緣的導演多半是被刷下來的,每年國內外導演系畢業的高材生有多少是在做這一行的?更何況在國內沒任何名氣的新銳導演。
拍出來的能不能透過稽核是一回事,最怕的是人家連院線都不給,掀不起半點風浪不說,哪個年輕演員願意冒這個險,青春就是前途,不能浪費分毫。
剛剛回國的卜樂在碰了無數次壁,雖然沒什麼冷嘲熱諷,但也足夠讓他心灰意冷了。
他對這個劇本很有信心,投資商也很看好他,他還壓上了自己所有積蓄,劇組也在這幾個月裡建立好了,帶著人去確定好的拍攝點就要破釜沉舟決定大幹一場,但現實讓他一次次灰頭土臉。
若不是他堅持主演要啟用華人年輕演員,而是把這個橄欖枝拋向他常年呆的好萊塢,說不定情況會好很多,至少他的名字不會像在國內這樣籍籍無名。
這次決定去學校裡碰碰運氣,學生有拼勁,酬勞也不會漫天要價,演技什麼的經過學校的專業指導應該過得去。
“我就想不通了,你要是願意祭出你師傅那閃瞎人眼的名號再不濟說出你的英文名,那些人還不馬蜂窩似的轟過來。”陸恆漫不經心的說,有時候他也看不過眼,明明有個全球知名的好萊塢金招牌,偏偏倔得跟頭牛似的,到了國內誰認識他卜樂是誰。
“我…靠自己怎麼就不行了,再說我就是想來試試水,一部不行難道部部不行嗎,我就不信了! ;這裡是我的祖國,我絕對不會放棄!”
“好吧,等你出名了再報出師門吧,羅格森大師會以你為傲的!”陸恆哪裡聽不出他的堅持,說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好,說是不知天高地厚也好,總要有卜樂這樣的人才有希望。
天…朝能打入國際的作品太少了,做為華人導演哪個不想突破重圍,多一部讓國際刮目相看的作品對導演界那都是強心針。
但是長久以來的僵局哪有那麼容易打破,在歐美主流的電影裡華人除了功夫明星外,混的風生水起幾乎沒有。他們對亞洲人面孔接受程度太低太低,能爭的獎項也少的可憐。
“要是於澄能來就好了,我把我這幾年的積蓄全給他當片酬!”卜樂大約知道於澄的身價最近又漲了漲,根本原因還是他老牌家族gino繼承人的身份曝光,這曝光後的不用打廣告的名人效應讓國內外都有一定反響,這就奠定了他這部電影打入國際的一道小口子,再者明星的身價本就與知名度息息相關,看馬上要出的華人明星福斯排行榜,他懷疑就有於澄這批黑馬。
明明只能算三線的新人卻是二線甚至一線的價格,這就形成了詭異的現象,很多通告和戲約都暫時打消請於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