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正巧遇到一個紅燈。不到1分鐘時間,漕溪北路上立即排成近100米的車龍,由於車流太大,一個綠燈之後,“龍頭”、“龍身”算是過了,一節“龍尾”還落在停車線後面,轉眼又變成了新的“龍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記者在沿漕溪北路向東北50米的地方(位於徐家彙教堂對面)尋找到了答案,原來此地有一個“龐大”的車站。記者仔細數了數站牌發現,居然有43路、50路、122路、徐閔線等19條公交線路在同一站點停靠。再加上司機間相互搶道,不到站就停車下客,計程車隨意停靠等諸多原因,使得該路段的擁堵狀況愈加嚴重。
作為溝通上海市中心與寶山、吳淞、五角場地區的交通樞紐,大柏樹歷來是一個交通擁堵的場所。上午7:30左右,大柏樹整體交通井然有序,道路基本暢通,來往車輛數量雖多,但暫時沒有出現車輛擁堵的狀況。 接近8時,中山北一路靠近高架入口處出現車輛通行緩慢的跡象。一部分要上高架的車輛在該路段排起了隊伍。在各路段交接處平均每分鐘有七、八十輛車透過。8點半前後,高架入口處的車輛開始停滯不前,滯留在中山北一路上的車隊也逐漸增長至200餘米。在紅綠燈切換期間,基本只有三、四輛車可以開上高架。 直至8點45分記者離開,高架入口的交通依然緩慢。
當記者7:20來到長寧路、曹楊路口時,這裡的曹楊路公交車站臺前已擠進了4輛公交車,原本來回只有雙車道的曹楊路此時顯得特別擁擠。記者搭上了開往龍華的44路公交車,一位經常乘坐44路車的王同學告訴記者,她平時從楊柳青路坐車到龍華上學,路上需要1個半小時,也就是早上7點鐘就要出發,在44路的沿線上,早上7點左右是學生上學的高峰期,8點左右是上班高峰,沿線中江蘇路延安路口最堵。 記者8點鐘從徐家彙來到肇家浜路,只見肇家浜路站臺已被車流和人流所包圍。由於該站臺設定了較多的公交站臺,各路公交頻繁停靠,加上來往上班的計程車流、腳踏車流這使原本分道的肇家浜路顯得分外擁擠。 8:15,記者來到了打浦橋,這時的打浦橋、徐家彙路路口車流量已很大,記者粗粗算了一下,大概紅燈亮一分鐘,一個路口就會攔下50至60輛車。徐家彙路、重慶南路交界口位於南北高架的出入口,加上目前徐家彙路、重慶南路路口有部分路段正在施工,所以這裡車輛行駛速度十分緩慢。而且這裡紅綠燈的切換頻率非常高,記者看到經過這個路口司機們過一個路口都要等上兩個紅燈。
在天津,截至今年2月,機動車保有量達到120萬輛,比去年增加了15萬輛。其中,私有小客車49.5萬輛,比去年增加了9萬輛,私有小客車增長量佔年增長總量的60%。近兩年,天津機動車增長主要以私有小客車為主,年增長速度超過20%。私有小客車增長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區,中心城區私有小客車總量已達27萬輛,佔全市私有小客車總量的55%。
據天津公安交管部門介紹,近年來,雖然受到大規模施工影響,但天津市區交通流量分佈仍呈現出一些規律性特點:一是飽和流量狀態顯現,2003年為一拐點,2003年之後,市區140處主要路口高峰小時交通流量趨於飽和,內環線、中環線等主幹道路平均車速下降,延誤增加。雖然區域性路網改善帶來了通行條件的緩解,但短期內即達到飽和狀態。與以前相比,交通壓力由原來的集中於點,逐步蔓延到線、擴充套件到面。市區白天除中午時段外,已沒有明顯的高峰平峰之分,晚間流量較過去增長明顯,21時之後才逐步下降。二是路網中部分割槽域交通擁堵十分突出。三是強交通吸引源影響加劇,時間性車流、人流集中的場所,如醫院、學校、商場、飯店等,由於車輛進出、停放對交通制約越來越大,所在點位已經成為路網中的瓶頸,出現週期性阻塞,這種點位在市區共有80餘處。全市中小學新學期開學之日,城市交通流量激增30%。
一位身居廣州的外來客說起廣州交通,不由得牢騷滿腹。廣州之交通,豈一個“塞”字了得!又一個“擠”字了得!來粵四年,居穗兩年,深知其苦。尤其早上坐車,多是上班一族,作為上班一族,遲到要扣款,每每在車上眼看時光流逝,而群車如陷泥潭,萬馬齊喑,焦躁不耐,如割心頭之肉。或怨司機,或恨塞車,或怪紅燈,或遷怒於交警。萬般情緒,不一而足,車上嘆氣聲起,喃喃自語者有之,竊竊咒罵者有之,跺足聲討者有之,更有大叫司機開門,要徒步奔公司而去者。而大多數則一臉漠然,雙眼空洞。未幾,群車稍見鬆動,珊珊而行,於是大家鬆一口氣,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