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動,要發揮牽頭抓總、綜合協調的作用,整體規劃,分類指導,逐步實施,集中優勢“兵力”,重點解決一個區域、一個行業中影響農民增收的制約因素,幫助農民群眾增收。

二、深入開展“部門幫村、黨員幫戶”活動,大力落實幫扶措施。每一個部門(單位)都要確定一個幫扶村,每名黨員幹部都要幫扶一個被幫扶村的困難家庭,開展各類幫扶活動。堅持“思想扶志、發展扶業、生產扶技、政策扶貧”原則,幫助其理清發展思路,制定發展規劃,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抓好技能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實現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

三、加強引導,發揮典型示範推動作用。要變行政推動為示範帶動,透過培養典型和典型示範,引導群眾調整農村產業結構,發展新興產業,增加新的行業收入,從而推動農民增收。四、提高農民收入的最大“瓶頸”是資金短缺,因此相關涉農部門中的財政、信貸部門應該為農民創業提供更多得財政、稅收政策的優惠,金融部門應該大力加大推廣小額信貸的扶持力度,為農民增收發揮出“四兩拔千斤”、“一石三鳥”的功能。

(五)適當增加村級幹部報酬待遇,激發村幹部帶領群眾增收的活力。首先,對現任村幹部的工資實行基礎工資和績效工資,每月底由縣財政局將村幹部月工資總數撥付給鄉鎮,基礎工資由鄉鎮按照標準按月發放給現任村幹部,績效工資由各鄉鎮黨委結合各自實際制定發放辦法,根據村幹部的年度考核情況進行一次性發放,獎優罰劣,激發活力。其次,增加報酬提高待遇肯定會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但更重要是相關領導應給予基層幹部更多的人文關懷,為優秀的村幹部及其家庭提供更為寬鬆的發展空間,在適當時候可以考慮他們的養老保險,做到事業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讓他們深有體會的感到:在農村基層工作雖然很苦、很難,但只要腳踏實地,還是可以大有作為,是有想頭和奔頭的。

總之,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是提高農民群眾收入,也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二者具有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關係。正確處理好二者的關係,就必須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根據農村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把村集體經濟組織建設和村基層組織建設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配套,逐步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農村基層組織體系。 txt小說上傳分享

山區經濟如何在經濟危機中殺出一條血路

伴隨著世界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工業經濟出現大幅滑坡,財源建設受到一定程度影響。山區鄉鎮經濟發展尤為重要,經濟結構調整勢在必行,根據鄉鎮經濟發展的特點:把經濟結構調整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抓龍頭帶農,抓科技興農,抓基地扶農,抓市場活農,促進傳統農業的最佳化升級,提高農業的整體效益。加強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推廣,積極探索“公司+基地+農戶”、“公司+協會+農戶”、訂單生產等農業產業化經營模式,大力發展專業合作組織,提高生產組織化程度,增強主導產業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

把壯大民營經濟作為鄉鎮發展的根本出路

“抓大促小帶中間”促進民營經濟的整體提升和群體拓展。“抓大”就是督促和引導規模企業,透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實施強強聯合,以龍頭優勢輻射帶動民營經濟整體水平的迅速提升。“促小”就是透過採取典型引路、示範帶動、結對聯誼、政策扶持等措施,鼓勵支援更多的農戶介入務工經商辦實體,壯大民營經濟群體規模,擴大富裕面。“帶中間”就是透過龍頭企業帶動小業戶群體的發展,激勵促動中小企業在現有基礎上增強技術創新和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市場競爭能力和抗市場風險的能力。同時,鄉村要高度重視勞務輸出工作,建立外出務工人員檔案,鼓勵務工能人返鄉創業,發展地方經濟。

把培育特色經濟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主攻方向

特色是品牌,是市場,是競爭力。要結合山區縣域資源狀況、交通區位、產業結構等綜合因素,堅持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整體推進,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經濟發展的“座標系”,大力培植“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的市場“亮點”,開闢適合自己發展的新路子,形成佈局合理、區域集中、專業化程度高的產業格局。

把加快小城鎮建設作為鄉鎮經濟發展的有效載體

樹立經營城鎮的管理理念,合理利用土地資源,引導農民向二、三產業和城鎮轉移。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