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硬兼施仍有必要。獨尊儒術就是軟,罷黜百家就是硬。顯然,這裡只有手段的不同,沒有本質的區別。正如顧頡剛先生《秦漢的方士與儒生》所言:“秦始皇的統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讀書,他的手段是刑罰的裁製;漢武帝的統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讀一種書,他的手段是利祿的誘引。結果,始皇失敗了,武帝成功了。”

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帝國制度靠獨尊儒術得以延續,也將因罷黜百家而喪失活力。“百家罷後無奇士,永為神州種禍胎”(于右任語),誠哉斯言!只不過這筆賬要到很久以後才會得到清算,而且得由大清帝國來埋單。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四 盛極而衰(1)

靠著軟硬兼施恩威並重的手段,漢武帝統一了政權,統一了財政,統一了武裝,還統一了思想。於是,他就將中央集權的帝國制度發展到了第一個高峰。在他的治下,帝國的文治武功達到了全盛。疆域既廣闊,文化亦繁榮,絲綢之路延綿萬里直抵歐陸,中華文明遠播四海天下歸心,漢帝國成了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

然而,就在漢武帝的時代,帝國的危機也已經在不經意間流露出來了。前面說過,帝國是權力社會的成熟形式和典型形式,其特點則是集權。雖然集權未必專制,專制未必獨裁,但漢武帝這個人,卻多半是專制和獨裁的。而且,正是由於他的專制和獨裁,不但朝中大臣和地方郡守常常自裁以為解脫,就連太子劉據和皇后衛子夫也終於自殺。結果,此公駕崩之時,繼位的竟只能是一個八歲的孩子(即昭帝劉弗陵)。帝國的最高權力,包括廢立皇帝的權力,從此落入外戚手中──先是為大將軍霍光所掌握,後是為大司馬王莽所把持。他們或者視廢立為兒戲,或者視皇帝為玩偶。公元前74年,年僅二十歲的昭帝去世,霍光先是迎昌邑王劉賀繼位,二十七天後,又宣稱這個皇帝“昏亂”,另立十八歲的武帝曾孫劉詢(即宣帝)登極。這是視廢立為兒戲。公元1年,哀帝去世,王莽迎中山王九歲的兒子劉衎(即平帝)繼位,五年後又立了個兩歲的孩子,來繼承相傳是被他毒死的平帝。這是視皇帝為玩偶。三年後,王莽乾脆連這個玩偶也不要了,自己登極當了皇帝,大漢王朝也就因此而被腰斬為西漢、東漢兩截。這都是漢武帝劉徹之遺禍。

漢王朝雖經光武帝劉秀“中興”而起死回生,但整個帝國已難再有起色,不過勉強維持而已。後漢二百年的歷史幾乎乏善可陳,有所作為的也就是前面三個皇帝,即光武帝劉秀、明帝劉莊和章帝劉炟。其他那些皇帝,不是弱冠踐祚,就是在襁褓中被拉來充數,其中甚至有四個皇帝連十歲的生日都沒來得及慶祝,帝國的最高權力則或為外戚把持,或為宦官竊取,或為女主攪和。等到野心勃勃的軍閥董卓,率領所謂“勤王之師”進京來殺宦官的時候,他就順手把漢帝國也一併殺掉了。據《後漢書·獻帝紀》,建安元年(公元196年)七月,被劫持的漢獻帝重返洛陽時,竟是“百官披荊棘”,“飢死牆壁間”。武帝時的恢宏氣象而今安在哉?但只見,“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也許,這就叫“盛極而衰”?

這樣一個過程在唐帝國那裡又重演了一遍,只不過來得更快,也更具戲劇性。這是一段不斷被人提及說起,反覆被人編撰演繹,並用多種形式(著作、論文、小說、詩歌、戲劇、電影)來回顧的歷史,因此特別值得反思。

唐,是帝國曆史上的第二座高峰。它的輝煌被和漢一起並稱為“漢唐氣象”。不過,漢的偉業基本上是本族和本土的,唐的成就卻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或者說,較之開闢了“絲綢之路”的漢,唐的成就更是多民族和國際性的。請看名單。隋唐兩代,被征服的西域各國有:高昌(新疆吐魯番)、龜茲(新疆庫車)、党項(甘肅西部)、土谷渾(青海)。維持通商友好關係的有:焉耆(新疆焉耆)、疏勒(新疆喀什)、于闐(新疆和田)、天竺(印度)、罽賓(克什米爾)、康國(中亞細亞中部)、波斯(伊朗)、大食(阿拉伯半島)、甘棠(裡海之南)、朱俱婆(蔥嶺之北)、泥婆羅(尼泊爾)、石國(中亞細亞北部)、大秦(東羅馬帝國)。這還只是西域各國。其他,則還有高麗(朝鮮半島東北部)、百濟(朝鮮半島西南部)、渤海(遼寧、吉林兩省境內)、契丹(河北東北部及遼寧部分)、吐蕃(西藏)、突厥(中國北部)、回紇(中國北部)、南詔(雲南)等等,不一而足。他們或被征服,或來朝貢,或來通商。唐帝國國門大開,一視同仁地表示歡迎,也一視同仁地相互學習。

四 盛極而衰(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