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平元年二月癸酉,初三,董卓使郎中令李儒鴆殺弘農王劉辯,絕袁紹廢立之念。
………【第二十一章 按兵不動】………
董卓入主洛陽,先是派李儒、董旻接手了何進部將吳匡、張漳等人的兵權,攻伐何苗,並收何苗兵權。在袁氏忘乎所以的情況下,成功接手洛陽京畿要政。又順利的藉助丁原勢力阻截了皇甫岑南下的步伐,皆李肅勸說呂布歸降之際,斬殺丁原這個大患,在洛陽坐擁十萬兵權。本是意氣奮發之時。
卻在這種情況下頻頻出怪招。
先是對士人採取重用、外放、平反等一系列拉攏之策,到後來甚至說是在縱容這些士人玩弄權術,以至玩火自焚,責令何太后遷居永安宮,啟用士人。卻沒有想到這些士人根本沒有心思同董卓合作意圖,反而誣陷董卓燒殺搶掠,奸&;淫後宮等等。山東各地太守、刺史、州牧先後揭竿而起,總共有十幾甄諸侯。這般情況下,董卓參照李儒建議,走出了最錯的一步棋,鳩殺廢帝弘農王劉辨。直接引起山東諸侯強烈的反擊。
就連朝內朝外都是一片反對之音。
在這種陰雲密佈的前提下,董卓收到了另一個慘痛欲絕的訊息,皇甫嵩勃然大怒,拒婚,而李肅逃竄而回。一件婚事放在平常也沒有什麼,大不了便是丟臉面而已。可眼下,這種緊要時刻,發生這樣的事情,董卓即便是在蠢,也清楚想要拉攏安定皇甫一門是不可能了。關西有皇甫嵩,山東有十幾路諸侯,朝內還有許多蠢蠢欲動的老臣子暗中竄連,本是十拿九穩的局面一下變成四面楚歌。
其實只怪董卓一步走錯。
身在關西的皇甫嵩很知輕重。當適時世人常言,能夠正漢世朝政之人,唯有皇甫嵩與董卓兩人爾。皇甫嵩也不想此時逼迫董卓,更何況董卓行事還沒有倒行逆施的地步,可是廢帝弘農王一死,諸事暴露……
當即身在長安關西之將,先後求見皇甫嵩,言及皇甫嵩出來主政。
其中由屬閻忠、蓋勳為最。
可皇甫嵩卻留下一封書信,言明此事,眾人才悻悻作罷。
“大漢陷入衰世漩渦數十年矣,賴諸公豪傑傾心扶持,方能勉強支撐。何進、閹逆雙雙敗亡之前,關西不少眼光超絕之人,已經看透何進、閹逆非是大漢中興希望。當時不少人屢屢勸我,外人雖如此言辭,我其實卻異常赧然。我這人愛惜羽毛,心性不決,戰陣殺伐尚可,卻無全權統帥時局之能。類如今日,若是我置於董卓之位,早已承認失敗,黯然退去。究其原因,乃是家族世代久傳,承蒙漢恩數百年,雖齊桓晉文之事,亦不敢為。殺伐果斷,決然行事,我不如董卓甚矣!漢世衰弱已久,雖屢有諸公試圖革改時弊,皆無果而終。今日董卓秉持朝政,威權漸比於昔日霍光,不受外戚、宦官拖累。董卓如不能安定雒陽,大漢亦無再存理由。關東紛亂,蓋因我起,此時我若再心懷二意,豈非加重內亂,繼續消弱大漢元氣?”
董卓自然歡喜,皇甫嵩只要沒有揮戈相向,自己就有退縮之機,可如果皇甫嵩動兵,那就是萬劫不復。
沒了皇甫嵩的威脅,董卓雄心壯志,意圖剿滅山東諸亂,匡扶大漢。
可皇甫嵩雖然是按兵不動,但卻不代表河東皇甫岑不會動兵。
就在孟津處。
遜帝被鳩殺的訊息傳到河東不久,剛剛主持完陽翟與皇甫岑婚禮的陽安長公主再也抑制不住失控的情緒,幾乎是策馬揚鞭,連夜不停的趕往孟津,皇甫岑的軍營。
而皇甫岑從收到遜帝劉辨被殺的訊息後,就一直沒有睡過,頭腦一直都處於昏沉狀態,自從華歆走後,身旁沒有可以相商之人,沮授被調回河東與衛覬、裴茂駐守河東。連夜趕往長安,配合馬超隨時準備搶奪潼關。戲志才則是帶病趕赴河北,指揮麴義、張飛、關羽一路步兵兩路輕騎兵謀劃袁紹、韓馥等人失勢後如何快速安定河北。程昱則是在華歆提出意見之後便偷偷潛入洛陽,製造流言蜚語。
皇甫岑還不確定,這個時候究竟適不適合發兵。
但皇甫岑清楚,如果不借助涼州、河北兩地的兵力,單憑這六千士卒,加之河東後備的幾萬步卒,恐難在短時間攻破董卓防線,當然皇甫岑最介意的並不是這些,而是被袁紹等人坐收漁人之利。
相比於董卓,袁紹這類士人最不得皇甫岑待見。
而且,皇甫岑最擔憂的還不是這些,河東上下雖然可以隨時開戰,但剛剛赴任的臧洪、劉備、華歆三人究竟有沒有到達益州、荊州、揚州這些地方。皇甫岑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