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0部分

,下臨深淵。張子房燒絕棧閣,示無還也。”這段記載,簡接述及劉邦來漢中經由子午道。王先謙《漢補註》及《資治通鑑》注引:“近世有程大昌者著《雍錄》:‘以地望求之,關中南面礙南山,其有微徑可達漢中者,唯子午谷在長安正南,其次向西則駱谷’。此蝕中,若非駱谷,即子午谷。”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載,“子午谷,……南口曰午,在洋縣東百六十里;北口曰子,在長安府南百里。谷長百六十里,或曰即古蝕中也。項羽封沛公為漢王,都南鄭。漢王之國,從杜南入蝕中,去輒燒絕棧道,蓋即此”。這裡“或曰”二字,未全肯定。

今人王開主編《陝西古代道路交通史》中轉引林翼《談史兵略·漢》中說,“從杜南入,即子午也。”“毛鳳枝寫的《南山谷口考》也說蝕谷即子午谷”。王氏推斷:“就當時歷史背景來看,項羽設鴻門宴欲謀害劉邦,劉邦雖設計從酒宴中暫時逃脫險境,但危險並未消除。被項羽封漢王后,項羽派大軍逼,劉邦必然要取捷徑離開關中。子午谷在‘霸’正南,取道子午谷是很自然的事”。王氏由此推測:劉從鴻門宴逃脫後,慌不擇路,取長安正南的捷徑入南山,似乎有理有據,但尚有勉強之處:第一,鴻門宴在高祖元年前206年十二月.到二月,封劉邦為漢王。劉邦不服,欲攻項羽,被蕭何勸止。夏四月,劉邦就國,其間經過五個月時間,且劉邦行時,“項王使卒三萬人從漢王”,並非為急不擇路之勢。

“大將軍竟然還有這等安排?”

趙雲嘴角微揚,那個同自己一樣年紀的人,真的令人好奇,從遼東到河東,他用不符合自身年齡的一系列舉動告訴他身邊的人,他皇甫岑此生就註定君臨天下,沒有人能夠阻擋他前進的步伐!

在遼東,以烏丸、鮮卑為首,皆被收攏。

在河東,以匈奴、鮮卑為首,盡數踏平。

在西涼,以羌胡、百氐為首,先後投效。

如今,他的兵鋒指向了益州。

而這一次,他皇甫岑是運籌帷幄,把取下益州巴蜀的重任都交給了自己這支隊伍。

那接下來的就該看自己的了。

要想在大將軍皇甫岑的手下脫穎而出,不僅需要勇武就可以,這點趙雲很清楚。因為不論是關羽、張飛、黃忠、典韋、顏良、文丑、徐晃、張頜寧等等,他們每一個人都能與自己的武力不相下。而且他們資歷也很深,行軍打仗要比自己強許多,他們或擅奇襲,或擅水戰,或擅攻城,等等,各有特長,而自己卻不想就這麼站在他們的背後,雖然自己投效的時間不長。

不過,趙雲一向自認為自己是最棒的,這種勇氣從生下來的那一天他就具備。而從遇見呂布時起,趙雲就知道,自己還有追尋下去的目標。

“那大將軍,說沒說怎麼打下陽平關?”

閻行轉頭問道。

趙雲沒有回應,似乎還沉浸在皇甫岑帶給他的驚訝。

陽平關的守將是張魯的親弟弟張衛。而從張魯出漢中入巴蜀時,張衛就開始戒備著陳倉內的趙雲大軍。

趙雲也曾多次派間諜插入其中,卻都不得重用,想要從裡頭是絕對拿下陽平關的。

“陽平關雖然不及劍閣險峻,但也是天下雄關要塞,僅憑我們這數千騎兵,又怎能輕易攻下陽平關?”

龐德搖搖頭,為難的說道。

“現在怎麼辦?”

閻行問著身旁的兩個人,他們都是涼州土生土長的將領,對這一代要比自己熟悉,隨即問道。

“還能怎麼辦?”龐德搖搖頭道:“唯今之計,我們一路殺下去,只盼望陽平關的守將是個廢物。”

“太不現實。”

閻行一向說話很少,但是今天卻說得很多,卻是因為有些擔憂。

“那就希望,三十六生羌能夠早一點到了。”

趙雲似乎並不擔憂,還有心情開著玩笑。

閻行似乎也發現了龐德的胸有成竹,勒住馬的韁繩,問道:“子龍將軍,可是已有了對策?”

“呵呵。”趙雲笑而不語,最後發言道:“你猜的沒錯,大將軍來信已經說了,已經讓七月大豪帥派幾個豪帥去往西邊羌氐部落提前聯絡羌氐人,那裡有一條小路,不用經過陽平關就能抵達漢中。”

“哦?”

閻行眉頭一皺,自己在西涼雖然不能說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是西涼所有大大小小的驛道,沒有他不清楚的,這漢中地處西涼邊境,自己怎麼沒有聽說會有這條小路呢?

“怎麼彥明以為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