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農林大臣的官邸。中國駐日代表團的辦公樓,是徵用皇族有棲川親王的紀念堂。和日本內閣統計局的樓房。
據日本當時的統計,在空襲中被燒燬的房屋共有975萬多戶。因此各地巡返的日本僑民,有幾百萬人無房居住。大部份人被迫遷到小城市或農村擠住。當時在東京都一間4疊半寬的小屋(約6。8平方公尺)。也要住上一家四五口人,甚至劃分時間,輪流睡覺,其居住緊張如此。
因城市住房很少,一般在東京各地的工作人員,大都住在很遠的地方,所以交通擁擠不堪。加之,當時的車輛多被炸燬,行駛的車輛也是破舊不堪車少人多,秩序也十分混亂日本人以洋蔥為主要副食品,故車中感到臭氣熏天。無論那條路線,都備有盟軍專用車輛,不管有無人乘坐,就是不準日本人上去。至於私人汽車,則早已絕跡。主要是沒有汽油。
(三)戰後日本國民衣食俱乏苦不堪言
日本國土多是由山地和丘陵組成,可耕地很少。人民生活,平時依靠外來糧食供應,戰時則大成問題。在海上運輸被盟軍封鎖之下,更為困難。日本政府在1943年時已實行糧食定量配給。到1944年後,因糧食越來越困難,所有的糧食業、餐館、食品店等一律停止營業,配給量也還漸減少。在日本投降前後,每人每天只配給大米0。2公斤。戰後在東京的飲食店幾乎絕跡,偶爾有一家麵館,並標明是代用品。至於以什麼代用因未嘗試過,故不得而知。1946年後,漸有華僑在橫濱經營飯館,但價格都很昂貴。至於糖果糕點,則根本沒有。日本人最喜愛而又離不得的白糖,過去是靠侵佔的臺灣運來。戰後縱出高價也難買到,只好以糖精為代替品。一般做工勞動的日本人在用午餐時,就是幾個土豆或一點紅薯充飢而已。因此,很多人都是面黃肌瘦,營養不良,這是長期未能食飽的緣故。
那時,東京各公園中的花圃、草坪以及居民人家的院落裡,很多人都自己種上了蔬菜薯類作物。動物園的動物,由於無飼料,獅子、老虎以及其他動物都被殺來吃了。
1945年,美軍初到日本不久,盟軍總部令日本政府徵用日本的勞力若干名為美軍服務。其中15至17歲的少男千餘人。18至至20歲的少女千餘人。工資由日本政府付給,伙食自理。徵集少男尚不成問題,徵集少女,日本政府頗感辣手:因為日本少女被極端份子造謠說:是徵去作營妓,紛紛逃避。後來經過多次解釋、勸說,才勉強達成徵集任務。被徵集的少女,是分配到各軍官招待所(宿舍)作招待或清潔工。少男則分配到美軍各軍營中擦皮鞋、理床鋪、打掃潔、潔衛生,伺侯美國大兵。雖然工資不高,但有殘羹剩飯可吃,而且是西餐,味美好吃。後來日本人還認為這個工作是美差,有的想去,還要百般說情懇求,才能辦到,可見日本當時生活下降的程度。直到1946年秋後,美國才允許以記賬付款方式,賣了一些剩餘糧食以解決日本40%的民食,供應狀況才漸次緩和。
戰後初到日本的人,都很驚異。因為無論城市或鄉村,大部份日本男人都是穿黃布軍服,只是把帽徽和領章拔掉而己,看起來好象是全國皆兵:但是他們面容上表現的神情卻非常沮喪,又好象是俘虜一樣。他們中也有的當過俘虜,但都是昔日耀武揚威的“皇軍”,而今雖然仍穿著“皇軍”的破舊軍服,已經沒有從前那付兇惡的醜像,變成一付寒酸可憐的樣子。他們是戰爭中的倖存者,他們現在也並不是以穿此舊軍服為榮,實在是無衣可穿。穿和服和西服的人也有,但畢竟是少數在職公務人員。婦女穿的也多半是所謂的“戰時服”,我也說不出那種樣式,總之,既不合時,又破舊不堪。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侵略戰爭開始以後,軍需品的生產壓倒一切生活資料的生產,故而布匹缺乏。加之,千家萬戶受到戰爭中的火災,衣物損失不少。復員的軍人,每人還有兩套軍服,有的還要分給家裡人穿用。布料的配給。
在日本投降前,每人每年只有50公分(中國尺1、5尺),只能作補舊之用。黑市倒有衣物、衣料出售,但價錢十分昂貴。直到1946年夏天婦女的服裝才稍有改變,大慨是費料不多的緣故吧!
(四)戰後日本國市場蕭條地攤繁榮
大城市的大百貨公司早已關閉,因房屋早被徵用了。小商店雖開業,但貨品卻少得可憐,如果想買一塊肥皂、一支牙膏都不容易。它們一般都是賣一些輕工業品和手工業品,最多的是民間工藝品及有日本風格的手工藝品,這些東西主要是賣外國人的錢,也比較好賣。商店雖然少,但地攤卻很繁榮。在東京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