駐臺美軍,並準備隨著美中關係的改善減少在臺餘留的軍事力量;(二)不支援“兩個中國”或“一中一臺”。但希望臺灣問題能和平解決;(三)承認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支援臺灣獨立;(四)美蔣條約留待歷史去解決;(五)美國不再指責和孤立中國,美國將在聯合國支援恢復中國的席位,但不支援驅逐臺灣代表。在談到印支問題時,他保證將透過談判結束越南戰爭。他們準備制定一個從越南和印支撤走武裝力量的時間表。但希望得到一個維護他們的體面和自尊的解決辦法。接著他還談到日本、蘇美關係、南亞次大陸等問題。
雖然唐寧不知道這次會談的詳情,但他知道這次會談非常的成功,否則也不會有後來的尼克松訪華,不過這次訪華的副產品倒是讓唐寧意想不到,這個副產品就是席捲美國的中國針灸熱。
這次跟隨基辛格一同訪華的還有《紐約時報》的著名記者詹姆斯…萊斯頓,不過倒黴的他在剛剛到達北京的當日下午就覺得腹痛難忍;隨即有醫生前來診治,然後被確診為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因病情很重;於次 日中午住進當時的北京反帝醫院(現北京協和醫院);由協和五大名醫(包括外科醫生吳蔚然等)會診;決定當晚手術。周總理親自指示:一定要把手術做好;千萬不能感染!
1971年的賴斯頓已經是一位60多歲的資深記者了,由於他的不凡經歷和紐約時報在新聞界的地位,在一般美國人心目中,這樣記者寫出的文章,可信度是極高的。
賴斯頓在文章中寫到:闌尾切除術後第二天晚上,我的腹部有種似痛非痛的難受感覺。該院針灸科的李醫生在徵得我的同意後,用一種細長的針在我的右外肘和雙膝下紮了三針,同時用手捻針來刺激我的胃腸蠕動以減少腹壓和胃脹氣。
針刺使我的肢體產生陣陣疼痛,但至少分散了我的腹部不適的感覺。同時李醫生又把兩支燃燒著的像廉價雪茄煙式的草藥艾卷放在我的腹部上方燻烤,並不時地捻動一下我身上的針。這一切不過用了20分鐘,當時我還想用這種方法治療腹部脹氣是否有點太複雜了,但是不到一小時,我的腹脹感覺明顯減輕而且以後再也沒有復發。
賴斯頓的這篇文章引發了美國“針灸熱”。在美國針灸熱剛開始時,由於中國尚未實行對外開放,美國針灸人才奇缺。據說,在一段時間裡,每天都有大巴士將患者從其它城市接到紐約找針灸醫生看病。許多針灸師生意紅火,應接不暇,甚至連取針的時間都沒有,只好僱助手幫忙拔針。?1972年全美第一家針灸中心在紐約成立,兩週內接待病人達8000多。
經過上世紀70年代短暫的狂熱之後,針灸隨後在美國步入低谷。它首先遭遇到的是法律障礙。美國許多州都明確規定,只有開業的西醫師才有資格針灸。在加州還出現了不懂針灸的西醫師請針灸師開針灸?“處方”,將需要扎針的穴位貼上標籤,然後由西醫師扎針的怪現象。(未完待續。)
第三百零八章 歡迎儀式
最初唐寧只以為基辛格那句帶他去中國的話是在開玩笑,但出乎他意料的是他真的獲准加入尼克松總統的訪華隨行團了,接到這個訊息的時候唐寧是欣喜若狂,穿越過來二十多年了,終於有機會回到祖國去看看,雖然是以一個美國人的身份回去稍有些遺憾,但是能回去就是好事。
在當時尼克松總統的訪華之旅是有特殊意義的,這是中美關係從敵對、對抗格局轉變到和解,關係正常化的轉折點,也有人稱之為“破冰之旅”;
從美國的角度講,尼克松訪華有三個原因:首先,蘇聯在第三世界的拓展,讓美國感覺到其霸權受到蘇聯威脅;第二,尼克松想透過拉攏中國達到與蘇聯緩和關係的目的。尼克松1972年2月到北京,5月份就到蘇聯,跟蘇聯簽署了“反導”條約,當時中國批評美蘇兩國既互相勾結又互相爭奪,如今回過頭來看“反導”條約,可能是在冷戰時期美蘇能達成的最好條約;第三個原因是美國想從越南戰爭中撤下來,而中國是支援越南的主要國家,美國希望中國對越南施壓。
從中國方面講,首先,當時已經感覺到蘇聯是中國最大的威脅;第二,特殊的歷史時期使中國在外交史上空前孤立,領導人非常希望在美國這個地方開啟缺口,使我們在外交上能夠取得突破,實際上這個效果是達到了。
對於還不熟悉中國的美國人來說,這次訪問的意義,不亞於去月球訪問。也正是因為這次不同尋常的訪問,中美兩國從此進入了全新的交流階段。
說起來這次唐寧能夠加入隨行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