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的是,於莫執得到的女帝,是個雖然能說是明君,卻冷酷異常的女子
不過說到這位王君,其實他最為人知的事情,卻是死亡。
鳳羅的女帝史上,關於這修羅帝的記載還有很多,但是情史上,卻僅僅只記下了這樣兩個男子,不過實際上,女帝替剎的生命當中,還曾出現過一個少年——後來被女帝滅國的小國,排行第七的一位皇子——色痕!
這位七皇子,在歷史上也曾經叱吒過一段日子——因為少年時便出眾的姿容和武功,曾經被譽為堪比‘蘭陵王’的男子。
那是女帝十二歲那年的事情。
替剎被自己父王帶著出使別國,去到該國,期間發現那少年在宮中低下的地位和軟弱的性子,處於某種感同身受的理由,和少年時女帝溫柔的性子,出手幫助了少年,在那小國的那段時間,二人形影不離,互相產生好感也就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
但是,其後的一次小意外,女帝得了風寒,高燒不退,待到醒來時,便居然完全的忘記了那少年
在為百折帝踐行的離別宴上,因為將自家女兒這段時間的兩小無猜的情誼看在眼裡,卻保持著不愉的心情的百折帝,在宴會間問道了女兒會選擇什麼樣的男子作為自己的丈夫——七皇子的性子和地位,如果自己決定讓這女兒繼承王位,那麼必然是一大阻力!
替剎卻說了:非絕世強者,不堪入目
這般的話
被獨自留在二人的記憶裡的少年,自那之後便性情大變的努力想要成為女帝所喜歡的人,但他哪曉得——世事弄人,兩年後的女帝,卻救了個眼盲體弱的少年,寵愛非常。
七皇子色痕,母妃是該國祭司之女,本身有著祭司的血統,才華亦是出眾的。所以這七皇子,在他們自己國家的歷史上,被記憶為國破家亡的罪魁禍首,理由是——原本他與帝女的那場戰鬥當中,女帝並非是那樣輕易便能夠取得勝利的,可這少年,卻自卸鎧甲,奉刀而上,甘心稱臣,只求女帝大赦他國人。
女帝雖然應了,卻還是血洗了整個闕明山,並囚禁了少年整個皇族,男女皇族中人,皆發配做妓子,無一例外——包括這少年。女帝封了他的琵琶骨,丟了去妓營。
不過闕明山外,女帝卻算是應了少年的懇求,放過了該國其餘的人!
只不過,一日後,妓營卻傳來那少年的死訊——
一年後,女帝駕崩,三十不到。
奇怪的是,女帝的最後詔書中,卻要求那一年前死去的七皇子重新以王君禮儀下葬,並與自己合葬——撇了她真正王君的地位!
但是最終那位王君,卻在女帝下葬前一刻,從下葬的隊伍中掀開棺木,丟出那七皇子的骸骨自個兒躺了進去,固執異常——眾大臣勸說無效,於是鳳羅史上,出現了第一個以王君的身份,作為陪葬者的男人!
於是,後世的歷史上,對這位王君本是讚美的言辭,便因為這樣的強烈嫉妒心和表現的手段變了譭譽參半
而這修羅女帝的一生之短暫,比起鳳羅任何一任帝王都要甚,可卻是這樣一個女人,改變了鳳羅整個國家的命運,讓鳳羅的女子,自她開始,便再也無需抑制自身的才華,仰人鼻息的度日
可是,這女帝,卻真的,有得償所願?
在鳳羅民間,關於女帝的故事還有另外許多,但其中被聊起最多的,卻是女帝和她那位男侍以及那個死在妓營當中的七皇子的——明明是寵愛非常的男侍,為何會在後來被驅逐並囚禁?而明明是厭惡到要丟到妓營的,卻為何會在臨終前選擇為合墓的人?
在鳳羅的民間有一種傳言:那小國的七皇子,因為具有祭司的血統,本身是類似神人的存在,對女帝的感情和國破家亡的現實逼得那皇子非常痛苦,只怪為何自己不是她所喜愛的那個人
而那個男侍,在遭遇過敵軍的恥辱後,亦是非常痛苦。而與女帝交好的女帝幼時的陪讀和後來的丞相馮氏女,曾經說道過那男侍,其實那少年心中一直有著深深的自卑情緒,對女帝的愛戀自是無可置疑,可卻總因自身的殘缺,而帶著卑微的情緒,在那樣的事情過後,少年心中的黑色部分愈發的巨大,對於自身的不夠完美,極度的痛苦
於是,便在這樣的情況下那個男侍選擇了死亡。
可死亡,卻是未成的,反倒是清醒過來的他,性格上總有這樣那樣的差別——有傳言說,那七皇子和男侍之間的混魂魄相互轉換了,而女帝后來發覺,卻已經遲了,於是,方有了那驅逐和合墓之說!
不過事實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