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粉條、白菜、海帶等作成“祭灶湯”,端至老灶爺牌位前,然後再供上用糖糊或麥糖飴製成的芝麻酥,稱“祭灶糖”,因“灶神晦日歸天白人罪,故於祀時以糖餅粘神口使勿言”。有的還烙制十八個火燒,並用公雞一隻,夾其兩翼,放在灶神前,同時將一些草、豆放在一邊以“秣神馬”。祭灶時,主祭者先將酒灑在雞冠上,然後,燃香、燭於神案前,並燃放鞭炮,祭者口唸禱詞,其內容多種多樣,均為求助祈福之語。禱告畢,將灶神像從牆上揭下,用灶糖輕輕在其嘴上抹一下,置於紙馬上焚燒,同時高呼“送灶爺騎馬昇天”,祭祀便告結束。
現在人們沒有這麼多講究了,由於女人主持著廚房,這一切事物都落在了女人身上,在農村裡現在已經很少有男人去祭灶了。至少張太平家裡現在就是這樣,老爺子兩人坐在屋子裡邊喝茶邊看電視,蔡雅芝四女在廚房裡面忙活著。
先是將蔡雅芝將灶爺和灶婆的畫像貼在鍋灶上方牆壁上一處專門凹進去的地方,畫像的灶爺白白胖胖的,常年在人間的廚房中享用著人間美味長得胖點也情有可原。
畫像上面還配有一副對聯,橫額是“一家之主”四個字,灶爺專管人間的廚房掌管伙食,在吃食不能滿足的年代裡他就被奉為了一家之主,今晚叫作祭灶,其實也叫做送灶。灶爺從去年除夕開始就一直坐鎮在廚房裡,二十四這一晚上將他送到天上去面見玉帝彙報這一年在家裡的情況,到了大年三十晚上再接回來。所以人們希望灶爺上天在玉帝面前能說好話,三十下凡來能帶來吉祥!
將畫像貼好,再在前面的木板上點上一對小蠟燭,點上幾柱香,然後將準備好的吃食獻道畫像前面的木板上,敬請灶爺灶婆享用。那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