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便宜的冰棒嘍。”
一時間整個城西的大街上,被這樣一句貌似兒歌的內容給吸引了不少人,一問之下,才知道是有人施粥的。而且還貌似有那前幾天出現過一次的新鮮玩意兒冰棒。
不管是難民還是城西百姓,還是本著看熱鬧的人,都向著武家而來。
武清從外表看也不過是一個六七歲孩童,但從他眼睛裡可以看出,這是一個不一樣的孩童,他內斂含蓄,從不做出格的事情,但他又不失調皮,從他那雙充滿智慧的眸子裡可以看出,他有很多孩童都難以企及的睿智。
當第一個難民或者說是乞丐走近粥篷後,武清低聲說道:“娘,今ri要辛苦了。”
武大娘慈愛地一笑,讓人心中暖暖的,說道:“為娘曾經也經歷過苦難,做這些是應該的,更何況有我兒作陪,為娘很是欣慰。”
在前世,任何一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孝心,為了做表率,當遇到乞討者的時候,總要拿出一塊錢讓自己的孩子親手放到那隻破碗裡。這個時代也一樣,而且更甚,在科舉之前,都有舉孝廉為官。所以儒家經典裡那句“百善孝為先”成為了經典中的經典,考察一個人的思想品德,也是看看他是否有孝心。一般對父母至孝的人,都會在這個時代被人們誇讚。
更何況是大唐帝國,大唐帝國之所以深入後世人們的內心,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大唐的文明達到了世界的巔峰,無論軍事還是文化,讓世界望塵莫及,特別那種無與倫比的大氣,那種大海一般包容永珍的胸懷,那絕對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扯遠了。
武清取出一個豆餅,武大娘盛了一碗米粥,都遞給了前來的難民,難民也不道謝,拿在手裡直接走到一旁蹲下便吃。圍觀的百姓有些不岔,以為這人也太沒禮貌了,人家施粥給你,你總得道聲謝把。
“這什麼人啊,人家施粥,竟然連聲道謝都不說。”
武清一愣,也沒覺得有什麼不對,想想這些人背井離鄉的,於是說道:“略微盡下綿薄之力,何足道哉,再說,都身為我大唐子民,理應相互幫助才對,今ri我施粥,保不準哪天我和娘落難時,說不定也會有人施捨的。”
圍觀的百姓見武清這黃口小兒竟然也能說出一番道理,也就不再說什麼,畢竟那一句“身為大唐子民”讓他們都有些汗顏。
那一旁正吃喝的難民眼中更是爆發出奪人的目光。
隨著第一個難民的到來,其他難民也陸陸續續到來,依然是一碗米粥一張巴掌大的豆餅,這對於逃難的難民來說,不啻於給了一次活命的機會。
看著這些千恩萬謝的難民,武清絲毫沒有因為賺取了聲望而高興,他眼中露出了憂傷,他在這個時代的能力真的很有限,沒有龐大的財力,也沒有強大的權利,他只能賑濟幾十個人。而那些高門大戶能夠賑濟千人萬人,卻根本不會理會這些所謂的“賤民”。
等到天sè漸黑,三大木桶的粥也完了,三籮筐的豆餅也完了,可是還有將近幾十個難民正在等待。
當最後一碗粥送出後,武清敞開嘶啞的聲音說道:“各位父老,各位姐妹,今ri家中已無存米,還望諸位能夠理解,在下與母親已經盡力了,在下深感慚愧。”
難民沒有發出不滿,也沒有怒罵,只是唉聲嘆氣,而後面無表情地蹲在了原地。圍觀的百姓也慢慢散去,他們為武清母子的仁義而感慨,他們是不會救濟這些難民的,因為他們的ri子也不好過。
就在武清和武大娘收拾傢伙什的時候,背後傳來了一個女童的聲音。
“武家哥哥。”
;
第十四章 神秘拜師
武清一愣,這不是徐小櫻的聲音嗎,三年來他的身後總有兩個人,一個是徐小櫻,一個就是那個庶出的王修。前段時間離開徐北村的時候,也囑咐過他們,沒想到這麼快就看到他們了。
“徐大娘,小櫻,王修,你們怎麼來呢?”武清問道。
武大娘也露出了疲憊的笑容,整個下午,都是武大娘最累了。
徐大娘對武大娘說道:“我是來投奔你們的,你們不會嫌棄我和小櫻是累贅嗎?”
武大娘說道:“徐家嫂子,這些年你對我和清兒那麼照顧,當初說好了的,等我們這邊安頓下來,就叫你們來的,怎麼說累贅呢,以後可千萬別這麼說。”
徐大娘的丈夫和兩個孩子在一年前得了風寒沒幾天就掛掉了,這個時代得了風寒基本上算是被判了死刑了。臨走的時候武清便和母親商量過,讓徐家母女倆跟他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