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殿下!”
“見過魏王!”
武柲點頭以示還禮,便安然坐在了上首。
等諸位宰相坐定後,武柲掃視一圈,正副宰相總共有七人,就連受李昭德牽連的杜景儉都再次進入了政事堂,還有已經告老還鄉有七十八歲高齡的檢校內史的王及善都在座。
武柲輕咳一聲,緩緩說道:“諸位宰相都是我大周朝股肱之臣,大周朝廷能夠運轉,諸位宰相居功甚偉,本王這裡謝過了。”
地官尚書楊再思連忙拱手道:“殿下客氣了,身為朝廷命官當為陛下分憂。”
武柲微微一笑,繼續道:“如今契丹之亂,已經有八個月!本王於隴右擊敗吐蕃,隨後迎戰突厥三十萬兵馬,幾度激戰,大軍疲憊不堪,本王也不是神仙,這契丹之亂,還需要諸位宰相發力,本王也就多謝諸位了。”
宰相們頓時不知如何說是好,畢竟對軍事他們還是不太懂,婁師德想說兩句,但最終還是忍住了。
見宰相無言,武柲要的就是這樣的效果,這其中以唐室舊臣自居的宰相至少有三位,看到姚璹等人不說話,他心中冷笑一聲,繼而說道:“今日兵事暫且不說,豆盧相,今日可有議題?”
豆盧欽望拱手道:“殿下,今日有三個議題,一個便是聖上特別交代的契丹平叛之事。第二個便是諸州糧食問題,特別是旱災和蝗災多發州縣的義倉早已告罄,諸州刺史已經告急。第三個還是災民的問題,據諸州刺史初步估算,各州逃戶在一半以上。”
今年諸州在不同程度上都受到了災害,北方大多地方乾旱,河北山東一帶甚至發生了蝗災,南方一帶發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澇,只有蜀中諸州大豐收。
武柲便說道:“諸州有不同程度的災害發生,那麼就讓諸州刺史好好統計一下,需要多少糧食,在一個月內呈報朝廷,諸位宰相可對蜀中糧食進行一個估算,然後分攤開來,看差多少糧食,然後再想辦法。”
武柲的辦法雖普通,但蘊含著統籌分配的原理,如此一來,思路清晰,諸宰相也頓時明白了接下來該如何做了,心中也不禁對魏王有了新的認識。
婁師德一臉贊成,豆盧欽望更是一臉崇拜。至於蘇味道和楊再思等人,也都略有喜色。
武柲不理會這些人,繼續說道:“至於各州逃戶問題,可令各州刺史以此為政績,戶數逃亡過半,不用考績,可以直接辭官了,至於如何考績,諸位宰相商議著制定出一個章程來。若餓死之人超過一成,便降官三級,超過一成半,便解官,永不敘用!災害可怕,若無戰勝災難之心更可怕,諸州刺史當為民所想,急百姓之所急,方能為國為民,流芳百世,才能對得起一身官袍,才能對得起朝廷俸祿。”
魏王的話,頓時讓諸位宰相感到了氣氛凝重,整個過程也美有徵求諸位宰相的意見,完全直接是下達命令,這讓姚璹、李嶠等人很不舒服。
說完之後,武柲站起身,說道:“就這樣吧,諸位宰相如果覺得本王之言不妥,可以直接給本王說,但若覺得可以卻又不執行,那休怪本王參你們一本。”
諸位宰相相視一眼,便起身躬身道:“謹遵殿下之言。”
當武柲來到宮中請安,見過女皇后,不禁為女皇的身體而擔憂,女皇依舊臥病不起,侍女伺候在側,上官婉兒批閱奏疏,幾乎代言了女皇。
本來想利用契丹做點文章的武柲,心中便有了一絲猶豫,如果女皇就此臥病不起,契丹又攪亂河北,那麼一些有心之人是否會製造一些麻煩呢?那些忠於李唐的大臣,還有那些名門望族會不會以輔助李唐宗室為名而徹底反武?
這些種種可能的不利後果都需要他考慮,想要武承嗣和武三思這兩個草包考慮,那武氏也會同歷史中一般,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了。十多年後,被李氏幾乎屠了個乾淨。
出了宮,便朝著羽林衛走去,左羽林衛他不擔心,右羽林衛卻是一直沒有整頓。但如何整頓,裝卻需要一個章程,按照原本,右羽林衛三千士卒,他要在最後整頓,但如今卻成為一個不安定的因素,因為右羽林衛將軍是已經改名為武千里的李仁,李仁是唐太宗李世民之子吳王李恪的長子,李恪被長孫無忌陰謀弄死後,李仁兄弟三人便被流放嶺南,到武太后臨朝稱制,便進獻祥瑞,深得武太后喜歡,便寫了句“兒,吾之千里駒”,李仁遂改為李千里,不久封為襄州刺史,並賜姓武氏,在襄州刺史任上無所作為,一切交給了長史處置,而且每年要給女皇進獻不少奇珍異寶。不久便任許州等刺史,進而轉為右羽林衛將軍。他依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