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拳頭直奔李光腦門。
若非秦天德眼明嘴快,叫住了秦三,李光今日恐怕就得橫著出去了。
不一會胡銓、陳規、陸宰、李瑜、王君曉、杜洪等人都趕到了國師府內,就連代表趙昚的史浩都匆匆趕至,原因只為一個。
收穫玉米的時候,沒有引起這麼多人的重視,是因為秦天德只將玉米送進了宮中,而且也沒有想傳送紅薯這般,在府門口公然擺出攤子,免費送給城中百姓。
當這些人得知秦天德居然在門口免費傳送紅薯後,第一個反應就是秦天德敗家,第二個反應就是這紅薯的產量一定很高!
秦天德府中開出兩畝地的訊息,還幾個人都知道。
紅薯的收穫的確比玉米喜人,這是秦天德決定傳送紅薯的原因之一。
紅薯根據栽種時間不同,分為春紅薯和夏紅薯,其中夏紅薯是在麥收之後種下去的,利用夏日雨水充足,在秋末冬初時收穫。
這其中有不少門道,不過秦天德穿越前對此一竅不通,穿越後,別說他了,就算整個中國,整個亞洲都沒有人懂,全憑著三個多年務農的老農,摸索著種出來,為此秦天德還專門安排人手,負責記錄三位老農種植三種作物的心得經驗以及總結。
就像紅薯收穫後,三位老農就發表了意見,說是可以的等到麥收之後或者一季稻穀成熟後在種植,這樣不會浪費田地,也不會耽誤收成。
至於土豆,也早就收穫了,只不過秦天德沒有公開出來罷了。
對於三位老農大半年的辛苦,秦天德特地提出獎賞每人五百兩,不過卻被三人拒絕了。三人的請求很簡單,就是希望能將一些種子送給他們,讓他們可以種在自己的地裡。
產量高,易種植,味道好,又是天下獨一份,將來不論是自己存著防餓,還是弄到市面販賣,都是不錯的注意。
古時候的農民固然有著獨特的農民式狡猾,不過他們對土地的熱愛,遠遠超過了當今的絕大部分農民。
守著幾畝地,哪怕有人願用幾倍的價錢來換,他們都不會答應。只要有地,有他們勤勞的雙手,他們就有活下去的希望,還有留給後人的寶貴財富!
對此秦天德毫不猶豫的答應下來。他本就打算將這三種作物推廣種植,只不過種植的地域需要思量。
南宋地處淮河以南,東南大部分土地都較為肥沃,種植稻穀一類的再合適不過,若是因為新奇又或者將來可能賣出的高價,導致大量的農民選擇種植這三種作物,那就弄巧成拙了。
因此他打算分出一小部分種子,在江南一帶種植,大部分則是選擇川蜀地區,尤其是土豆和紅薯,更是重點選擇了川蜀。
當然對於川蜀農民種植三種作物,官府要加以嚴格的管制,只能在較為貧瘠的土地上種植,這是第一要素。
三位老農被他繼續聘用,繼續琢磨三種作物的種植,總結經驗。
至於說將來萬一大面積推廣後,會不會導致糧賤傷農,他早就想好了。
哪怕朝廷沒錢,他自己還錢也要按照市價收購這三種作物,然後利用他的船隊,販售道南洋諸國以及更遙遠的地方。
可以想象,以他秦家船隊的經商人才,前幾次的販售,對於那些從未見過這些作物的國家來說,絕對能夠收穫鉅額的利潤!
“這麼說,鄭剛中鄭亨仲大人應當在返回臨安的途中了?”聽完了秦天德的計劃後,對秦天德行事手段瞭解最為透徹的樞密使胡銓率先問道,不過很快就皺起了眉頭,鼻子抽動了幾下。
“應當將韓元帥也召回京城,讓他也高興高興。”兵部尚書王貴皺著鼻頭,似乎屏住了呼吸,建議到。
韓世忠的身體情況,不僅秦天德擔心,王貴同樣也很擔心。同為武將,王貴很清楚韓世忠早年間受的創傷及隱患,尤其是從軍卒做起的韓世忠,上了年歲後,早年的表面上消去的暗疾,無時無刻不在威脅著性命。
韓世忠在軍中的聲望極高,不僅是因為當年戰功顯赫,也是跟他的爽朗性格有關。
隨著秦天德搗鼓出的這三種人所未見的高產作物,讓所有人都察覺到了北伐之日的臨近,所以韓世忠的身體,王貴尤為擔心。
他很清楚,只要有秦天德在,就基本上不會出現文官統兵,又或者是武將領軍,文官隨行制衡的現象發生,如同趙構建都臨安的時候,朝廷破天荒的信任武將,令得宋金交戰局面扭轉一般。
王貴希望韓世忠能夠知道這些訊息,三種高產作物的出現,可以視作北伐準備的先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