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在“文殊寺”召見五大臣,自不能再用客房,改用了“大雄寶殿”,而還沒有進殿,李豪就跟皇上告辭了。
他做的對,他是個江湖布衣小百姓,怎麼能參予這等國家大事。
皇上也明白,道:“你可以回京去了,別忘了你跟我的約定,想看我可以來看我。”
巧妙的一句,不知道內情的人,會以為李豪跟皇上的約定,就是想看皇上時,儘可以上“五臺”來看皇上。
李豪當即跪辭,在這一刻,他心裡還真有點難過。
恐怕皇上也有同感,他站在“大雄寶殿”高高的石階上,一直望著李豪出寺不見,才轉身進了殿。
龍椅是從京裡帶來的,已經正對著殿門擺得穩穩當當,皇上坐上了龍椅,就要召見諸王大臣。
肅親王進殿奏稟,皇太后有懿旨,要先見皇上,皇上雖不願,可是當著這麼多王大臣,身為一國之君,總不能公然違抗皇太后懿旨,讓人家知道,為一個不該有的漢女而母子不和,沒奈何,皇上只有先往見皇太后,只萬順和跟隨侍候。
皇太后跟皇后被安置在方丈禪房,門外侍衛站立,皇上來到,叫撤了侍衛,只留萬順和一個人在門外侍候。
皇上進了方丈禪房,除這位“幹清宮”總管太監萬順和外,誰也不知道母子、夫妻三個人是怎麼談的,發生了什麼爭執,結果如何,只知道皇上從禪房出來的時候,面有慍色,大踏步的行向了“大雄寶殿”。
皇上回到“大雄寶殿”,立即召見諸王大臣,面諭:即日起,由太子玄燁嗣位,以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為顧命四大臣輔政,肅親王等諸王大臣從旁協助,貴妃董鄂氏薨,追封皇后,諡端敬,並詔告天下,皇上於順治十八年,春正月,慧星夜見,駕崩,諡曰章廟號世祖,葬直隸遵化州之豐臺嶺,號孝陵。
這就知道皇上、皇太后、皇后母子、夫妻三人密談的結果了。
所以詔告天下駕崩,是不欲天下百姓知道,皇上為個“情”字心灰意冷,看破紅塵,在“五臺”剃渡出家。
所以封董小宛為貴妃,所以說也薨,追封皇后,是不願承認她隨冒闢疆南去,全當她死了,死在了他皇家。
這些大事就這麼定了。
皇上還選了剃渡出家的寺院,幾天來的遊覽,他認為“清涼寺”最適合他。
□□□□□□
李豪到山下農家取回坐騎,騎一匹,拉著兩匹,馳上了回京路。
本來該都帶走,三匹健騎原都是“白記騾馬行”的,現在,金老爺跟萬老爺都用不著了。
一路沒碰到任何阻攔,沒發生任何事故,順利而平安的抵達了京裡,回到了“騾馬行”。
見到了楚雲秋跟白回回了,把一趟“五臺”的經過說了,他並沒有隱瞞褚姑娘跟戴雲珠援手之事,可是楚雲秋並沒有在意,那是因為金老爺就是當今皇上這件事,太出人意料,太令人震驚。
定過了神,楚雲秋、白回回都為皇上不愛江山愛美人的痴情而感嘆,也為皇上眷顧,委以重任,以及皇上對李豪的殊恩,而勉李豪無論如何要信守然諾,全心全力暗中衛護嗣君。
提到了玉貝勒,楚雲秋、白回回都認為這是唯一的隱憂,因為他倆都料想得到,以玉貝勒那種性情及心胸,既跟李豪之間已經結了怨,是不會輕易有所改變的,別說他不知道皇上對李豪的託付,就算知道,他也不會顧念皇上和嗣君而有所改變,頂多,他會抓李豪的大錯,不會找李豪的小錯,而且,他要是知道了皇上對李豪的託付,因皇上拿李豪跟他相提並論,說不定反而更嫉妒。
李豪也知道,可是他並沒有在意,事既至今,在意又如何?只有像楚雲秋、白回回說的,玉貝勒大權在握,民不跟官鬥,又不能洩露皇上的託付,唯一的辦法就是不碰不沾少招惹,你做你的高官顯貴,我做我的江湖百姓,市井小民。
關於有個像燕霞的女子來找李豪的事,楚雲秋沒提,倒是白回回告訴了李豪,一聽說“恩姨”出現,當然也就想到了失散十幾年的親手足弟弟書兒,起先李豪至感興奮,可是後來一聽楚雲秋說不是,以後追去後的經過,李豪又失望了,失望中,他想了又想,可卻想不出他什麼時候認識這麼一個女子。
這些事,總是要讓它過去的,不讓它過去如何?
像燕霞的不是燕霞,從而書兒也仍然沒有音訊。
玉貝勒不沾、不碰、不招惹,至於有沒有用,會怎麼樣,全在玉貝勒了。
皇上雖然眷顧,雖然委以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