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三章 廣成子參謁碧遊宮
日月亂轉,斗轉星移,三月很快就到來了,初四日早朝,姜子牙上出師表,希望武王能夠准許他率兵出征西岐。
武王覽罷出師表,沉吟半晌。對姜子牙說道:“相父此表,雖說紂王無道,為天下共棄,理當征伐;但昔日先王曾有遺言:‘切不可以臣伐君。’今日之事,恐怕天下後世都會以此為口實,把孤陷於不忠不孝之地。更何況三年前天子派將征伐,孤已經向天子上了降書順表,如果此次再妄起刀兵,一旦再戰敗,恐怕孤與丞相死無葬身之地了。孤與相父共守臣節,以俟紂王改過遷善,不亦善乎?”
子牙曰:“老臣怎敢陷主上不忠不義乎?但天下諸侯佈告中外,訴昏君妄行郡縣,欲將天下四鎮八百諸侯宗廟社稷盡皆毀滅,根本不配君臨天下,便糾合諸侯大會孟津,昭暢天威,興弔民伐罪之師,觀政於商,前有東伯侯平靈王、南伯侯鄂順、北伯侯崇黑虎具文書知會,如哪一路諸侯不至者,先問其違抗之罪,次伐無道。老臣恐誤國家之事,因此上表請王定奪,願大王裁之。”
武王性格本就軟弱,如果不是姜子牙硬要扶持,恐怕連西伯侯之位都不願繼承,前番收降納叛,也都是受子牙挾制,不得不為,但見戰場節節勝利,倒也漸漸地放心了,但是自從大破十絕陣失利,西岐軍隊連連敗北,最後不得不屈膝求和,所以心中對姜子牙所謂的天命開始有了一絲的疑慮,再加上對朝廷的懼怕,因此總是猶豫不決,遲疑地說道:“既是他三路欲伐成湯,聽他等自為。孤與相父坐守本土,以盡臣節,上不失為臣之禮,下可以守先王之命,不亦美乎?”
子牙上前,厲聲說道:“惟天為萬物父母,惟人萬物之靈,亶聰明,作元后,元后作民父母。今商王受荼毒生民,如坐水火,罪惡貫盈,皇天震怒,命我先王,只可惜先王沒有來得及立此大功,將重任留給了大王。今大王行仁義之師,正該替天行道,弔民伐罪。如不順上天,恐怕會有罪愆。”
上大夫散宜生也上前奏道:“丞相之言乃為國忠謀,大王不可不聽!今天下諸侯大會孟津,大王若不以兵相應,則不足取信於眾人,眾人也必不服,怪罪我國以助桀為虐。倘移兵加之,那時又該當如何?況紂王信讒,屢徵西土,黎庶遭驚慌之苦,文武有汗馬之勞,今方安寧,又動天下之兵,是禍無已時。以臣愚見,不如依相父之言,統兵大會孟津,與天下諸侯陳兵商郊,觀政於商,俟其自改,則天下生民皆蒙其福,又不失信於諸侯,遺災於西土。上可以盡忠於君,下可以盡孝於先王,可稱萬全策。乞大王思之。”
武王知道自己根本無法阻止姜子牙征伐西岐,又見散宜生說這一番話給了自己一個臺階下,心中暗道就算失敗了,我也可以此為藉口,推說不知,只把你等交給天子便是。這才喜悅,緩緩說道:“大夫之言是也!不知用多少人馬?”
宜生回答道:“大王兵進五關,須當拜丞相為大將軍,付以黃鉞、白旄,總掌大權,得專邦外之政,方可便宜行事。”
武王點頭說道:“但憑大夫主張,即拜相父為大將軍,得專征伐。”
宜生又奏道:“昔黃帝拜風后,須當築臺,拜告皇天、后土、山川、河瀆之神,捧轂,推輪,方成拜將之禮。”
武王准奏,命姜子牙、散宜生安排相關事宜,便宣佈散朝。
宜生次日至相府對子牙說,令辛免、辛甲往岐山監造將臺。當時二人至岐山,揀選木植磚石之物,剋日興工。
由於二將督促甚嚴,動用數十萬奴隸晝夜趕工,僅僅用了五天,就造成了拜將臺。二將見功成,也不顧死在皮鞭下的眾奴隸,回報子牙。
子牙令宜生入內庭回武王旨,自己將在兩天後的三月十五登臺拜將,請武王準時到來。
子牙又立辛甲為軍政司,先將“斬法紀律牌”掛在帥府,使眾將各宜知悉。又將“斬法牌”掛于帥府,眾將觀之,無不敬謹。
不知不覺間,三月十五日吉辰已到,武王帶領合朝文武齊至相府前。只聽裡面樂聲響過三番,軍政司令門官:“放炮開門。”
只見三聲炮響,相府門開。宜生引道,武王隨後,至銀安殿。軍政司辛甲忙稟請元帥升殿:“有千歲親來拜請元帥登輦。”
子牙忙從後面道服而出。武王乃欠身言曰:“請元帥登輦。”
子牙慌忙謝過,同武王分左右並行至大門。武王欠身打一躬,兩邊扶子牙上輦。宜生請武王親扶鳳尾,連推三步。
子牙排儀仗出城,只見前面七十里俱是大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