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對後代都是很不利的。對女性而言,*意味著生育,而生育後代需要兩個人來照顧,所以,*的物件必須是一個能和自己長相廝守的人。這個人,只有透過婚姻的形式固定下來才放心,所以,在避孕技術發明之前的任何社會,性觀念都是保守的,不到結婚的時候,女性是不會*的,這也就是傳統社會一直宣揚的貞操觀念。
曖昧:男女關係的無名之名(5)
乳膠避孕套是在上個世紀四五十年代由西方社會發明並開始廣泛使用的。避孕套發明以後,對西方社會而言,它引起了六七十年代一系列社會變革:女性不再為懷孕擔憂了,女性可以和自己心怡的男人*而不必擔心後果了,於是性解放運動開始了;“女性被解放”了,女人也可以向男人一樣開始要求“性高潮”了,於是男女平等了,女權運動開始了;性解放導致社會主流價值觀開始邊緣化,大人們都開始胡搞亂搞了,“憑什麼我們就得老老實實的”,於是以年輕人反叛為主的嬉皮士運動出現了;原來是“因為相愛而*”,變成了“*還需要理由嗎”,本是夫妻之間親密的性行為變得想要就可以要到,親密卻不知道哪裡去了,人喪失了溫暖的精神家園,開始感覺到孤獨,也開始反思,於是人本主義運動出現了。
避孕套在我國的情況又是怎麼樣的呢?我國於上個世紀60年代引進避孕套生產技術,那個時候還是計劃經濟時代,生產避孕套的是國有企業,避孕套一般是在領取結婚證的時候派發的,要買是得拿結婚證的。避孕套不能輕易得到,因此,在那個時代我國的性觀念還是很保守的。隨著經濟改革,市場經濟了,避孕套由過去的計生用品變成了消費商品,想買就可以買到。在上個世紀90年代,城市的街頭巷尾開始出現性用品專賣店,到現在就連城鎮、甚至農村都有了性用品專賣店。在避孕套變得越來越容易得到以後,中國人的性觀念也變得越來越開放,甚至出現了木子美這樣以與不同的男人*為樂的人。試想,如果沒有避孕套,*就可能懷孕,哪來的木子美?!就算有,那木子美現在估計也是領著好幾個孩子在乞討了。
曖昧關係:新時代的新鮮發明
曖昧是改革之後新流行起來的詞,而且以驚人的速度在城市傳播。以曖昧關係為關鍵詞,用baidu搜尋查詢到相關網頁約1;150;000篇,以google搜尋,約有2;210;000項符合查詢結果。到如今,曖昧關係快要成為城市人所要面對的一種生活了。
為什麼現在會有一種男女關係叫曖昧關係呢,而且還那麼的多?為什麼改革之前就沒有呢?
在改革之間,中國人的男女關係很簡單,不是情愛關係(包括戀人關係、夫妻關係),就是非情愛關係,很少有所謂中間狀態的曖昧關係。改革以後,男女交往不論是在身體接觸上,還是在感情交往上都不再像以前那樣畫地為牢了,而是呈現了一種相對輕鬆的男女交往。除了性敏感部位的其他身體接觸放開了,感情交流也不再僅僅侷限於和自己的戀人,於是,出現了一種男女關係:說是朋友嘛,但是已經超過朋友的界限了;說是戀人關係嘛,雙方都還有自己的戀人。那到底是什麼關係呢?這個關係總得有個叫法吧,那叫什麼呢?於是發明了曖昧關係這個叫法。
然而,很少有當事人承認他們的男女關係是曖昧關係的,中國人是最討厭所謂的不清不白的,於是,聰明的中國人發明了很多可以用來判定曖昧關係的詞彙,比如標定為兄妹、標定為紅顏知己、標定為特殊的朋友、標定為第四種感情(親情、愛情、友情為三種,第四種則位於愛情和友情之間)。似乎做出這種標定,曖昧關係就不會不清不白了。
不管當事人如何地辯解他們是如何的清白,旁觀者還是會將他們的關係標定為曖昧關係。曖昧關係到底什麼意思呢?曖昧關係的核心含義,一言以蔽之,就是無法形成明確的關係判定,注意,這裡的主語是旁觀者。曖昧關係,其本質是從他者立場對別人關係的一種判定。是“他者”根據當事人的交往行為來判定他們的關係時,無法形成明確的關係判定。那麼,為什麼會無法形成明確的關係判定呢?
在多數中國人的概念中,情愛關係是接納性接觸的,非情愛關係是不接納性接觸。在曖昧關係中是會發生一些親密接觸的,比如挎著胳膊、擁抱等,這些身體接觸在當事人看來是合情的,因為有感情才發生的,於是被解釋為親密,所以這些行為對當事人而言就不算是性接觸了。然而,“他者”看待挎著胳膊、擁抱這些行為的時候,是從是否合理的角度看的,“你這麼做你的戀人知道了肯定會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