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書本上能夠看到的學到的,也不是踩踩盤就能決定的,這需要眼界、積累和經驗。那段時間,我幾乎天天與趙錦輝王凱找代理公司廣告公司開會,對即將開始的銷售進行精心的準備。
進行決策前,你會遇到很多的資訊,尤其是老總,這些資訊中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無效的,有些是誤導的,等等。關鍵是你自己要有一定的判斷,不能沒有選擇的接收,那樣,你就會陷入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兩難境地,最後的決策很可能就是錯誤的。
代理公司有個女孩子叫張小瑩,四川妹,平時不怎麼說話,但是,有一次在討論用什麼方法定價的時候,當大家一致傾向於用權重法的時候,她提出,要注意現在消費者的心態、投資氣氛、市場環境、政策導向等問題。說,如果僅僅按權重法定價,我們就不能使價值最大化。她提出的預期價格居然比目前片區價格高三分之一。這個建議一提出,會議一片譁然,很多人都覺得不可思議,她的老總甚至當面說這絕對是個瘋狂的想法,我當時至少也是這麼認為。但是,那女孩子還是堅持她的觀點,說我們現在前期推廣力度不夠,蓄水不足。而這些,我是清楚地知道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現在沒錢。我們現在只是在售樓部前面立了塊廣告牌,其他的任何推廣都沒有。
見我比較忙,那女孩提出一個新的思路,那就是在網路上搞一次試水。利用深圳房地產資訊網的業主論壇來進行推廣,寫些軟文,然後搞些討論,看看市場反應。我覺得可以,就同意了。
我還不知道什麼叫網路營銷,也不知道什麼叫做炒作。我甚至對張小瑩的建議半信半疑,我覺得一個小女孩的建議看起來很大膽,但是,畢竟我們不熟,就試試看吧。我甚至還和張小瑩的老總交待,回去千萬不能難為那女孩子。
我的網路水平很菜,雖然莫小平在我辦公檯上裝了一臺電腦,可是我的主要用處也就是看看新聞或者到中游打個拖拉機什麼的。
第二天,張小瑩打電話給我說,她和同事已經開始發帖。我上去看了看,覺得說得天花亂墜。當然我還不知道怎麼看回帖,甚至不知道這回帖有什麼用處。
過了大約一個星期左右,我發現售樓部的訪客比較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