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朝廷任職,一代文豪蔡邕就是此時結束流放生活回來重新任職的,還有荀彧的叔父荀爽,原本在潁川郡家裡務農,突然接到詔命,任命自己為平原國相,成為副省級高官,還沒等他趕到平原國,路上又接到通知改任他為光祿勳卿,成為部長,等他到了洛陽,才知道他的任命書又改了,他擔任司空,成為三公之一,荀爽從布衣百姓一躍成為三公,前後只用了九十三天。
董卓為了收買人心,還自己領銜,率領三公上書朝廷為陳蕃、竇武*,為了表達誠意,董卓帶頭“俱帶鈇鑕詣闕上書”,“鈇鑕”是古代行腰斬刑用的工具,董卓帶頭光著膀子,背上這些刑具,跑到宮門口跪地請願。陳蕃、竇武在與宦官鬥爭中失敗而被殺,不僅影響到他們的子孫,也影響到與他們平時關係密切的人,在董卓主持下,陳蕃、竇武一案徹底*,當初受牽連被免官罷爵的人都“悉復其爵位”,董卓對陳竇二人“遣使吊祠,擢用其子孫”。
董卓做這些事只有一個目的:收買人心。但是,人心已失,不是作幾場秀就能換回來的。董卓和涼州軍的殘暴無情讓洛陽的官民無法跟他們親近,輕易廢掉天子又讓他徹底喪失人心。董卓一系列挽回聲譽的行動或許收到了一點點成效,但士人們不肯真正合作的立場沒有什麼改變,這讓董卓很苦惱。靈帝中平六年(189年)也是獻帝初平元年,這一年的十一月,董卓自己由太尉改任為相國,這是本朝沒有的職務,專為董卓而設,他空出來的太尉一職給了司徒黃琬,黃琬空出來的司徒一職由司空楊彪接任,楊彪空出來的司空一職由剛被提拔為光祿勳卿的荀爽接任,這幾位既是世家大族出身,又是大名士,算是給董卓撐足了面子。但說到具體做事,這些人顯然不行,董卓不僅需要裝點門面的人,也需要幹事的人,正在這時,有幾個人主動跑到董卓面前表示效忠,讓董卓大喜過望。 。 想看書來
柒 武人終究沒鬥過文人(2)
這幾個人包括尚書周毖、鄭泰,城門校尉伍瓊、長史何顒等,其中周毖是涼州武威郡人,跟董卓還算是老鄉,他們跑到董卓那裡,說“董卓矯桓、靈之政”,把董卓說得很高興,於是放手讓他們“沙汰穢惡,顯拔幽滯”,大力推行改革,試圖復興朝政。
但董卓顯然不瞭解這幫人的底細,這不怪他,因為他長期生活在邊疆地區,才來洛陽不久,他不知道何顒就是那個“奔走之友”小團體裡的骨幹分子,鄭泰是一個知名的黨人,周毖和伍瓊具體情況雖然不詳,但都跟何顒差不多。總之,這些人本來跟袁紹都是一夥的,袁紹跑得急,走的時候身邊只有許攸、逢紀幾個人,也許沒顧得上把他們都帶走,也許是專門把他們留下來,目的是潛伏在董卓身邊,專門給董卓搗亂。
這幾個人特別能忽悠,利用董卓急於革新朝政、收攬人才的心理,他們先是建議廣徵天下名士,包括荀爽、陳紀、韓融、申屠蟠、蔡邕等在內的知名人士就是在他們建議下被徵辟的,他們這樣做不是為了給董卓幫場子,而是為了取得董卓的信任。等時機差不多了,他們又推薦尚書韓馥擔任冀州牧,侍中劉岱擔任兗州刺史,陳留郡人孔伷擔任豫州刺史,東平國人張邈擔任陳留郡太守,潁川郡人張諮擔任南陽郡太守,這些人董卓更不熟悉,全憑周毖等人的介紹,董卓出於對周毖等人的信任,全部批准了這些人事安排。董卓內心裡還是想得到士人們的支援,史書上說“卓所親愛,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他沒有馬上提拔手下那些將領,而不斷重用士人,不僅給他們地位崇高的虛職,也廣授他們州牧、刺史、太守這樣舉足輕重的實職,說明董卓是有誠意的。
但是,韓馥等人也是袁紹的死黨,韓馥是“袁氏故吏”,跟董卓這個“袁氏故吏”不一樣,韓馥跟袁家人走得很近,劉岱是袁紹妻子劉氏的親戚,張邈跟袁紹、曹操都是好朋友,孔伷、張諮也都是黨人。要麼董卓一天到晚太忙無暇過問很多事,要麼手下的心腹只會打打殺殺不會做情報工作,對高階幹部任命的把關如此之差,讓反對自己的人成批地走向重要崗位。
周毖等人甚至還給袁紹解套,袁紹、袁術、曹操先後逃出洛陽,隨後朝廷便下達了通緝令,曹操在逃亡路上因此被人抓住,幸虧兩個基層地方官網開一面,否則日後歷史上就少了一個大“奸雄”。袁紹逃到冀州,這裡有韓馥接應他,但袁紹的身份仍然是朝廷的通緝犯。周毖考慮到袁紹這個身份不便於號召天下,於是跑到董卓面前又一頓忽悠,董卓居然把通緝令撤銷,反而任命袁紹為渤海郡太守。
袁紹還是造反了,韓馥、劉岱、孔伷、張邈、張諮這些人一個不剩全部跟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