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苟且在一起,但他們時刻關注著宦官頭子的一舉一動,這麼重要的絕密訊息被袁隗知道了,他如何不緊張?袁隗說了重話,袁紹才不得不收斂,為了打消宦官們的疑心,袁紹主動應大將軍何進的徵辟出來工作。

袁紹的失敗源於性格悲劇

東漢的大將軍是非等尋常的職務,他的地位甚至高過了三公,是真正的“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這個職務通常是專為外戚而設的,這個職務可以理解為“全國武裝部隊總司令”,目前擔任這個職務的是何進——何皇后的哥哥。何進為了發展自己的勢力正在四處挖人,袁紹自然是他求之不得的物件。據《三國志》記載,何進任命袁紹為大將軍府裡的處長(大將軍掾),後又改任侍御史,後一個職務挺重要,因為它可以接受公卿奏事,並且“舉劾非法”,可以直接去辦案,彭紹以前縣長的身份直接進入中央,而且擔任了要職,隨即手裡有了兵權,可謂一帆風順。

但緊接著有了何進被殺和董卓之亂,袁紹的仕途出現了變數,他無法再像父祖輩那樣憑藉出身高第而步步高昇,最終繼續承載起家族的榮耀。董卓進入洛陽後袁紹開始流亡,隨後起兵,之後迅速有了自己的地盤,事業蒸蒸日上。在創業過程中,袁紹的執著和個人才幹起到一定作用,而他的出身以及早年結交的一幫“俠士”從中輔佐無疑是成功的更主要因素。

但是,袁紹的事業在官渡卻戛然止步,因為他遇到了另一個更厲害的人——曹操。與袁紹相比,曹操處處佔下風:曹操沒有袁紹長得帥,袁紹大高個兒、儀表堂堂,曹操容貌抱歉,很是自卑;袁紹出身清流名門,從小被捧慣了,走到哪裡都是鮮花掌聲,曹操則出身宦官家庭,當時被稱為濁流,家族被社會主流所詬病,不僅從小就有人在背後指指點點,到手握重兵的時候還有人出來罵;曹操年輕時特別注重交朋友,雖然也交了不少朋友,但大多是自己主動交往的,曹操經常自己推銷自己,像一個勤奮的營銷員,但還時不時遭人白眼,許劭不願意給他下評語,宗世林發誓一輩子不跟他做朋友,這些都是受家族之累,而袁紹完全佔有這方面的有利條件,誰想見他都得排隊;曹操起兵後名分很低,屬於袁紹手下張邈的手下,而袁紹儘管沒有為酸棗會盟做過任何貢獻,但參加會盟的人仍然一致推舉他為盟主。

袁紹實在太順了,但他最後卻敗給了曹操,這說明天時、地利、人和之外,還有一種因素起作用,那就是品質、毅力和努力,或者說是性格。正因為一路太順,所以袁紹有了“色厲膽薄”的一面,他外表寬容,但內心猜忌、器量狹小,喜好謀略而不能決斷,身邊人才不少,但放任他們搞內鬥,使自身實力嚴重被消耗。對一個組織而言,領導人的性格就是這個組織的特點,所以領導人的性格不僅決定自己的命運,也決定了整個組織的命運。韓馥窩囊而死,害的不僅是自己,還有身邊那些追隨他的人,袁紹比韓馥有能力,但卻也算不上是個完全稱職的領導人。所以,後世有人把曹操比為“可愛的奸雄”,而把劉表、袁紹這些人比為“漂亮的草包”。

。 想看書來

貳 獨夫是怎樣煉成的

在漢末三國人物中,董卓是被罵得最狠的一個。

范曄在《後漢書》中罵他罪惡滔天,“幹逆三才”,也就冒犯了天地人的常道。陳壽在《三國志》中罵他“狼戾賊忍,暴虐不仁,自書契以來,殆未之有也”,也就是兇狠殘忍,暴虐而不講仁義,自打有文字記載以來,還從來沒有出過這樣的大壞蛋。客觀地說,這些話不像是歷史學家應該用的語言,因為它不符合辯證法,一個再壞的人身上多少也有可取之處。但在歷史學家眼裡,董卓乾的壞事實在太多了,士人們無法原諒他,所以只要說起董卓,都會毫不客氣地把他貶得一無是處,粗俗、無知、殘虐、霸道,所有能用在惡人身上的貶義詞都盡情地往他身上使。

但是,縱觀董卓的一生,他固然是個大惡人,但也是個有本事的人,某種程度上也是為東漢王朝做過貢獻的人。雖然他因為篤信亂世生存術而在有些問題上不擇手段、急功近利,但也並非一味耍橫,也具備了一定的政治智慧。同時,他也是《漢末英雄記》的作者王粲非常熟悉的政治人物之一,王粲十六七歲到了長安,當時這裡正處在董卓的統治之下。王粲目睹了長安之亂,也親身經歷了董卓被殺後全城百姓的欣喜若狂,現存《漢末英雄記》裡涉及董卓的有十二條,一千一百多字,約佔總量的十分之一。這些記錄雖然已經支離破碎,其中記錄董卓早期歷史的只剩了上面這兩條,但綜合王粲筆下的董卓,可以看出相對於范曄和陳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