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日本的仲夏之夜也是很燥熱的,或許是因為我想做的事情太多……
2005年8月,在東京郊區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國際交流會館裡,白天高強度的學術討論、參觀,晚間又閱讀了大量的文獻之後,已是寂靜的子夜。站在窗前,望著漫天閃爍的星斗,像是看到這些年來在核物理領域從科研走向教學、從國內走向國際所經歷的點點滴滴,又像是看到一雙雙真誠、求知的眼睛,更像是看到一個個閃耀在人類歷史長河中的經典哲理……。漸漸地,一股熱潮在我的心中湧起,這些年時常縈繞在腦海裡的很多物理學概念與人生、社會等方面的思考、想法像決了堤的洪水奔流而出,如同有許許多多的話堵在我的咽喉,使得我的呼吸都有些急促,一種不吐不快的衝動迫使我又坐在燈下,一氣寫下了《人生十悟》(附錄一),將這些年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很多困惑、迷茫,用物理學中的一些概念進行理性的現象分析和探究,從物理學的視角去了解和認識社會,去感悟和剖析人生。在文中,我用《靜力學》中的“支點”、“重心”、“平衡”、“位置”等概念解釋人生中需要把握的“度”,用《運動學》原理描述人生中應該知道的“進”與“退”,用《動力學》中的“能量”和“動量”概念解釋“人生三層樓”和生活中的“四種人”等等現象。
這,就是本書的起點。
自東京那個不眠之夜起,我就在科研、教學和生活中更加留意有關人生的話題,關注人們,尤其是青年學子們,在工作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困惑和迷茫,並思考著人生與社會的各種現象與物理現象之間的共同性。
生命對於每個人來說只有一次,怎樣幸福快樂地度過自己的一生,並賦予生命更高的價值,不同的人會因不同的觀念和認識,做出不同的選擇和判定,進而構成不同的生命軌跡。歸納起來,人生要解決的基本問題首先是對自我和自我價值的認識,其次是對生命和生活意義的理解,最終落實到如何處理好人生中的“大小、多少、輕重、緩急、得失”這五個矛盾,把一生活得更加精彩。
在英語中有五個疑問詞很好地表述了人生的主要問題:Who—我是誰?Where—我在哪裡,從哪裡來,又要到哪裡去?When—我生活在什麼時代?What—我要做什麼?How—怎樣做才能實現我的目標?
物理學之精髓為“悟物窮理”,源於自然哲學。“悟”指感悟、認知;“物”乃指天地之間萬事萬物,自然界客觀存在的所有物體;“窮”的意思是探索、研究;“理”則是道理、原理、內在聯絡與客觀規律。因此,物理學是以世間萬物為認識、感知、研究的物件,以發現並建立物體、事物之間的內在聯絡、運動和作用規律為目的的一門科學。這裡所說的“事物”通常是指有形之物,就有大小、多少、輕重之分;研究運動規律必然涉及到時間的長短、運動的快慢和距離的遠近;探討相互作用,必然觸及能量的“獲得”與“失去”。因此,物理學研究的最基本內容是:“大小、多少、輕重、緩急、得失……”等等問題,並解釋這些相互矛盾的雙方之間的變化規律與和諧統一。
從物理學角度看,人生就像一個多元函式曲線上的一個片段,函式的每一元都是我們生活中的一個要素,如工作、家庭、子女等。每一個人、某一刻所處的位置、狀態、身份就是這個多元函式在特定條件下的一個“解”。往往人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歷史勾勒出已經發生的人生軌跡,但是,卻無法預測這條曲線的未來走向,因為生活複雜而艱辛,任何人都無法完全主宰和控制自己的命運。然而,透過分析、研究不同人的人生軌跡,人們還是能夠從中發現一些共性和規律。如果我們藉助一些物理學的概念、原理、思維方法去審視社會、思考問題、指導人生,並利用物理學的原理、模型,結合數學的方法對這些規律和錯綜複雜的關係、難題予以定性和半定量的解釋,那麼,物理學就能成為一個觀察社會與人生的放大鏡和顯微鏡。透過這個工具,我們就會獲得一個較為簡潔、清晰的人生影象,更有助於詮釋複雜的人生和社會問題,給我們以全新的參考、有力的支撐,使我們生活的腳步更加堅定,使人生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彩,並能樂觀、豁達、從容、自信地行走在生命的旅途上。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常用靜力學中槓桿原理的“平衡點”闡述“度”和“中庸”的概念;用牛頓定律指導處世中的“進”與“退”;用萬有引力認知人與人之間的作用;用原子殼模型描述人際關係;用兩顆心的碰撞形容戀愛;用躍遷、激發和電離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