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lity):是描述圍繞在某些集中趨勢度量周圍的分數分佈情況的統計量
全距(range),即頻率分佈中最高值與最低值之間的差值。
標準差(standard deviation):代表著所有分數與其平均數之間的平均差值。
相關係數(correlation coefficient):它是關於兩個變數之間相關程度和性質的一個度量。
2、推論統計
正態曲線(normal carve):曲線是左右對稱的,呈鍾型單峰, 平均數等於中數也等於眾數,特定的分數在曲線下的面積成一定的比例。
當由隨機因素導致的機率不足5%,顯著差異(significant difference)是指符合這一標準的差異。
第三章 行為的生物學基礎
一、遺傳和行為
1、進化與自然選擇
動物種屬的變化是自然過程作用的結果,表現為動物對自然的適應和自然對不適應動物的淘汰的過程,這個過程稱為自然選擇(natural selection)。
特殊環境不變,基因型(genotype)就決定了動物的生理發育和行為發展。
動物的外表行為表現和具有的行為模式被稱之為它的表型(phenotype)。其表型可能已經與環境發生了作用。
基因決定了環境因素影響遺傳表型效應的範圍。
2、人類基因型的變異
父母給了你一部分天賦中包含你父母、祖父母以及你家族中幾代先輩的特性,結果對你的個體發育和發展打下了特殊的生物學烙印並確定了發育時程表。研究遺傳(heredity)機制的學科,即個體從其祖輩繼承體質和心理特質的研究,被稱為遺傳學(genetics)。
在你的每個細胞核內都存在著稱之為DNA的遺傳物質。DNA組成很小的單元,稱之為基因(genes)。基因負載著蛋白質合成的密碼。這些蛋白質調節著身體的生理過程並表達表徵特徵:身體解剖特點、體力、智力和一些行為模式。
性染色體(sex chromosomes):是含有決定男性或女性體質特徵的基因密碼的染色體。
人類行為遺傳學(human behavior genetics):研究把心理學和遺傳學統一起來,探索遺傳和行為之間的因果關係。
社會生物學(sociobiology):試圖回答關於多種行為模式的問題,這一領域主要用進化論觀點,解釋人類和其他動物物種的社會行為或社會體系。
社會生物學關注特殊環境內的人種變異,行為遺傳學強調人類行為型別的變異。
二、生物學和行為
腦研究的歷史上一個最重要的設想由法國哲學家笛卡爾提出。
1906年,謝林頓(Charles Sherrington)爵士在脊髓水平上實現的感覺神經與運動神經之間的直接聯絡形成了反射活動,也提出了神經系統存在興奮和抑制(excitatory and inhibitory processes)的過程的概念。
卡扎爾(Cajal)發現相鄰神經元之間存在物理間隙,赫布(Donald Hebb)設想人腦不是一塊組織,而是一個高度整合的結構系列。
神經科學(neuroscience)
1、對腦的竊聽
(1)對腦的干預
布洛卡區(Broca’s area):表達中樞。
一些技術用於損傷腦區域性區的組織,如手術切除、切斷這些區的神經聯絡、或者透過應用短暫高熱或冷以及電等手段損毀這些腦區。
黑斯(Walter Hess)首先使用電刺激探查腦的深部結構。
(2)記錄和反映腦活動
電極記錄腦的電活動對環境刺激的反應來描繪腦功能。
記錄單個細胞的電活動能說明對環境刺激個別腦細胞的活動變化。
頭皮上放一些電極,記錄大範圍整合性電活動模式,可以提供腦電圖(electroencephalogram ;EEG)或者是放大了的腦活動記錄。
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技術(PET scans)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