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躍。

“李先生,我覺得你的《火》,寫得比我想象的還要真實、可信。”蕭珊在讀過巴金寫出的部分初稿後,不能不為這位四川才子獨具的文學才能所傾倒。本來巴金所以動了寫《火》的念頭,就源於他與蕭珊在黃浦江邊的一次談話。那時他們還是剛剛認識不久朋友,有一天,巴金約蕭珊到江邊去觀賞夜景,蕭珊在談話中給巴金講了個纏綿緋惻的故事。這個在蕭珊看來只是隨便談談的親歷往事,卻沒有想到日後竟變成了巴金創作的新素材。直到蕭珊來到廣州,她才驚愕地發現巴金已在稿紙上寫下了《火》的故事梗概。而未來書中的人物與情節,則大多都與她從前在上海無意對巴金敘述的真實故事不無關係。

巴金後來這樣說:“《火》裡的馮文淑,就是八·一三戰爭爆發後的蕭珊。參加青年救亡團和到傷兵醫院當護士都是蕭珊的事情,她當時寫過一篇《在傷兵醫院中》,用慧珠的筆名發表在茅盾編輯的《烽火》週刊上,我根據她的文章寫了小說的第二章。這是她的親身經歷,她那時不過是一個高中學生,參加了一些抗戰救國的活動。倘使不是因為我留在上海,她可能像馮文淑那樣在中國軍隊撤出以後參加戰地服務團去了前方。我一個朋友的小姨原先在開明書店當練習生,後來就參加戰地服務團去到前方,再後又到延安。要是蕭珊不曾讀我的小說,同我通訊,要是她不喜歡我,就不會留在上海,那麼她也會走這一條路。她的同學中也有人這樣去了延安。一九三八年九月我在漢口一家飯館吃飯,遇見一位姓胡的四川女同志,她曾經帶著戰地服務團在上海附近的戰場上活動過,那天她也和她那十幾二十個穿軍裝的團員在一起,她們都是像馮文淑那樣的姑娘。看到那些活潑、勇敢的少女,我不由得想:要是有材料,也可以寫馮文淑在戰地服務團的活動。我寫《火》第一部時,手邊並沒有這樣的材料,因此關於馮文淑就只寫到她參加服務團,坐卡車在‘滿天的火光’中離開上海。一九四一年初在重慶和幾個朋友住在沙坪壩,其中一位一九三八年參加過戰地工作團,在當時的‘第五戰區’做過宣傳工作,我們經常一起散步或者坐茶館。在那些時候他常常談他在工作團的一些情況,我漸漸地熟悉了一些人和事,於是就起了寫《火》的第二部的念頭:馮文淑可以在戰地工作團活動了。。。。。。。。。。”

。 最好的txt下載網

愛情起步的地方(4)

“蘊珍,這個小說如果你來寫,也許比我動筆還要真實感人。”在互相的切蹉中,巴金漸漸發現這位女中學生的文學才華,遠比他自己從前想的還要高深許多。蕭珊的談話,她對書中人物的看法,她對全書佈局結構的設想以及蕭珊對人物語言的見解,都證明蕭珊決非當初在“新雅”飯店裡見面時不諳世事的小姑娘。巴金多麼希望蕭珊也象自己一樣真的動起筆來,認真地把她對戰爭的全部感受都變成紙上的文字。

不料蕭珊馬上搖手說:“不行不行,李先生,寫作不僅需要生活積累,而且更需要才華和毅力。我只能寫一些小稿,就象在上海時寫《在傷兵醫院》那類小東西;可是,如果讓我從事長篇小說的寫作,可以肯定是力不從心呀!再說,現在我哪會有寫作的時間呢?”

巴金很快就理解了她。他知道蕭珊一路上跟隨他們文化生活分社到處遷徙轉移,千辛萬苦中的蕭珊,沒有嬌驕二氣,她始終不懼勞苦地為他和大家作內務。燒飯,洗衣、打水,即便偶有閒暇,蕭珊還要堅持複習課程,巴金知道她那時候,心裡最想的還是升學,蕭珊時刻都在為繼續考上大學在努力著。

“蘊珍,我同意你繼續升學。因為你還年輕,現在雖然有戰爭,可是戰爭遲早有一天會結束的。到那時候如果你沒有真才實學,就很難在社會上做事了。”巴金見蕭珊那麼刻苦地鑽研功課,心裡十分感動。在桂林的日子雖然短暫,然而巴金已經發現戰爭和###並沒有影響蕭珊對事業和人生的苦苦追求。他喜歡的就是蕭珊這種鍥而不捨的治學精神。

蕭珊說:“謝謝先生對我的理解,不過,我雖然這樣苦苦地學習功課,卻不一定肯定有考大學的機會,因為現在戰爭越來越緊張了,各地的大學都停了課。聽說東北大學也搬到了四川,哪裡會有我考大學和讀大學的機會呢?”

巴金勸她說:“別急,機會總是會有的。”

就在這時候,一天,巴金從《桂林日報》上發現一條讓他振奮的訊息:《東北大學招生啟事》。巴金髮現東北大學已經遷到四川成都附近,正在自己的家鄉辦學,他做夢也沒有想到,在戰火紛飛的1938年秋天,張學良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