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0部分

幫你說話,希望能有點助力。”

楊順很感謝,他一直沒有向國家求助,主要是擔心萬一造勢造的大,最後落榜了太丟人,但既然國家都在積極運作了,那就領這個情吧。

說完諾獎,首長就開始問玉米這件事。

楊順仔細解釋了對方的幾處疑問,但在最關鍵的地方,還是堅持不說實情。

陸老問道:“小楊,你大可不必擔心技術洩漏,你可以相信我們在座的所有人。”

楊順解釋道:“不是信任問題,我培育出這種玉米種子,方法很複雜,一時半會解釋不清,而且我敢保證,技術絕對沒問題,安全可靠,即使是送到世界上最嚴苛的實驗室,也查不到人工轉基因的痕跡,因為它就是純天然的。”

陸老問道:“如果國外種子公司仿造呢?”

“您放心,雜交種子沒那麼快仿造出來。而且我也不會停止研究,始終比他們快一步,他們就算仿造,也要跟在我身後吃灰。”

楊順在這一點上很有信心。

農學和化學是不同的兩種學科,想搞抄襲太難了。

研發出一個穩定的雜交品種出來,至少要八代種植,傳統育種會選擇在赤道附近的國家和地區,那裡氣候環境好,像東北一年才一熟,海楠的水稻一年可以做到三熟,種植,播種,開花,結果,週期很長,最快也要幾個月。

就算現在技術先進了,用人工氣候室進行調節,研究出來一個雜交品種,最少也要兩三年時間,這是大自然的基本規律。

而楊順不需要,他培養一種雜交植物,兩三天就能成功,全力以赴攻克某種特定植物,兩三個小時就行了,比如這個高澱粉玉米,他用了一天時間,試了兩百多個種子,就成功找出來,相當輕鬆。

三年vs一天,國外種子公司還怎麼和楊順玩?怎麼比育種速度?

楊順的計劃書在改版後,顯得很簡單。

賀院士也配合說道:“小楊試種出這種雜交玉米後告訴我,覺得可能對國家有用,就申報了。我建議,要不要成立一個專案組,試點種植,只用一季就能證明效果,我們也正好有一季的提前準備時間。”

首長點頭,又問智囊團:“你們怎麼看?”

陸老沒意見:“還有老袁和老韓的簽名,技術上沒問題。”

另一人是經濟方面的專家,姓宋,說道:“就在紅楓下面找個區試試。”

首長想了想,揮手道:“你們植化所先申請國家重點研發計劃,中央撥款5000萬給你們做科研基金,在紅楓下面試點一個縣吧,至少1萬畝。老陸,你們成立一個工作組負責此事。”

“好的。”

智囊團立刻答應下來,雷厲風行。

第343章 1萬畝,我要了(二更)

就這樣申請成功了?楊順不敢相信!

楊順還以為,各部門開會,專家團研究探討,下鄉調研,再稽核,不折騰兩個月不會批覆下來。

誰知道竟然有這麼高的效率!

首長接見後,楊順在中京只待了兩天時間。

他剛剛以紅楓南山植化所的名義,提交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申請書,專案組成員就到齊了。

從農業部,發改委,商務部抽調的人手,前期籌備人員共五人,跟著他一起回到紅楓,與紅楓市政府和省農業廳接洽後,第二天就佈置好辦公室,開始工作。

楊順挺欣慰的,說明這次都是找的做實事的人,不玩虛的。

楊順的實驗田在南山景區二期,玉米種在封閉農場的一角,面積有一畝左右,這也是提前準備好的“樣板間”。

工作人員不關心楊順是怎麼生產出來的,他們只是檢查實驗田的土質,取了土和玉米根部,帶到第三方實驗室化驗。

籌備組的副組長是個20多歲的漂亮女孩子,叫陸佳麗,她幾年前來紅安做過村官,有基層工作經驗後調動回京,進入商務部,這次又被抽調進組,再次返回紅安,真是有緣。

同時,楊順也聽說了,陸佳麗就是首長身邊陸老的親孫女,難怪她會給農民說那些有世界格局的話,相信這個專案也是陸老相當看好的,把親孫女都派上來了。

六月的天氣已經很炎熱了,實驗田區暴曬在太陽底下,地表溫度超過36度。

楊順戴著草帽,站在樹蔭下,遠遠地看著工作人員挖土,這種事情不需要他親自動手。

陸佳麗撐著傘,走到楊順身邊問道:“楊總,想好在哪個地區試種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