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7部分

新。劉天華先生的藝術思想跟他所處的時代,所受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五四新文化時期民主、進步、科學思想的影響,是很有關係的。

劉天華的一生非常短暫,只有三十七歲。但是,他在這三十七年裡,對我國民族音樂發展的歷史貢獻是非常重要的。他的一生,創作了三首琵琶曲和十首二胡曲。他這十首二胡曲都是有標題的,是在不同的時期來進行創作的。這些作品,是在五四新文化運動下產生的,應該說他這些作品是代表著五四時期一部分知識分子他們要求進步、要求變革的那種積極進取的民族精神,特別是他的十首二胡作品。他的二胡作品是建立在深厚的民族音樂文化基礎上的,其特點就是巧妙地吸收了西方音樂某些作曲技法與演奏技巧,成功地表現了他所處時代追求進步的知識分子的思想、情感、生活和要求。而在這個同時,也表現了劉天華他高度的民族自尊心和他的愛國主義思想。他的十首二胡作品,應該說旋律都是新穎生動的,手法很簡樸,但是個性是非常鮮明、動人的。我們現在把劉天華的十首二胡作品,根據所表現的意境,把它分作三個大的類別。

第一個類別的二胡作品,表現了他對現實生活的不滿,他生活的彷徨、苦悶和一定的鬥爭精神。如二胡曲《病中吟》、《悲歌》、《苦悶之謳》、《獨弦操》,就是這一類作曲的代表。在這一類作品中,我給大家介紹一下《病中吟》。

《病中吟》是劉天華的處女作,也是他的第一部作品。他的初稿寫作是在1915年。那個時候他已經畢業在母校教書,但後來又失業了。這時他父親也故去,那時,在思想上、生活上、家庭上都處於一種不幸與苦悶時期,而且在自己的前途上,也是處於彷徨時期,在這種背景下,他醞釀了這個作品。這個作品原名叫《安適》,也就是說人生到底向何處去。這個作品的思想、意境就是這樣的。這個在作品寫作過程中,體現出他的第一部作品就是不俗、不凡的。表現了他在傳統基礎上,是如何探求革新,探求一個新的創作道路,和新的作品意境的。《病中吟》現在我談到了,它反映的是這麼一個背景與思想。在寫作上來講,在我們的二胡作品裡,他是第一個首先借鑑了西方創作帶再現的原則。大家知道我們中國傳統的作品,一般都是多段聯綴的套曲結構,即使是三部性曲式,它一般也不帶再現。那麼他是第一個我們近現代音樂史的創作中,在第一首民族器樂作品中,使用了這個帶再現的原則,也就是這個ABA原則,這是劉天華先生首先應用的。當然這裡面也有個誤區。比如說五十年代以後創作的很多二胡曲幾乎千篇一律的都是應用的ABA曲式結構,這種現象並不是劉天華的問題。劉天華開創了這個做法,並沒有說以後所有的人都必須按照這個模子走,應該說所有的人在進步中都應該有自己的創造性。當然他第一個用了這個創作原則,使我們傳統的二胡作品煥然一新,有一種新的感覺。

二胡曲《病中吟》分作三段。

第一段主題呈示,這個主題,是由兩個樂句構成的。

第一樂句,有四個樂節,這四個樂節好像是一個壓抑的情緒不斷地嘆息。

第二樂句,與第一樂句闖入銜接,一開始就是一個六、七度的跳進,表現一種不滿於現實的激情,又有種反抗的精神在這裡邊。這個主題呈示了以後,在第二段裡,其創作有點類似模仿西方作品的展開性的段落,它把第二個樂句中,旋律跳動比較大,更具有情緒上波動的這麼一個樂句,在這個部分進行了反覆變化發展。第三段再現第一部分的時候,大家也可以聽出來,它把第一樂句比較沉悶的、比較苦悶的這個因素壓縮了,而把第二個樂句中更具有開朗性的因素加以發揮了。

這是劉天華的第一個作品,在這第一個作品裡體現了他中西融合的藝術思想和創新的精神。首先,在曲式結構方面,他吸收了西方作品中的“ABA”帶再現的曲式結構原則,從旋律上來看,大家一聽就知道,它給你的整個感覺是親切的、民族的。但他在旋律寫作的時候,一方面應用的是西方大小調體系,但是在用大小調體系的時候,為什麼你聽起來不覺得這個樂曲很洋,而是很有民族的韻味呢?在旋律進行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音,一個是fa,一個是si,因為在西方的作品裡它非常重要。si是它的導音,一般要進行到do,即si→do,這樣的話呢,它的調性就穩固了。可是劉天華他的二胡曲作品中,將si音的進行安排為la—si—la,或者sol—la—si—la,他基本上沒有一次他把它處理進行到do(除《光明行》外)。又比如fa這個音,在西方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