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部分

內涵的研究、對幸福的定量分析思路、對財富和可持續發展的認識、對經濟核算的分析,都給了我們清新的感覺。得知他完成了新作,我便與他聯絡,希望把他的新作翻譯成中文,讓中國讀者分享他的成果,學習他的新知。他欣然同意了我的請求,併為中譯本專門寫了序言。

於是,我與我的同事和學生共同研讀他的著作,並進行翻譯。但我很快發現,真正讀懂和順暢地翻譯他的著作並非易事。因為這本書涉及的內容和專業領域實在太廣泛了,既有很深刻的哲學思想,又有大量的歷史故事,既涉及自然科學知識,又涉及社會科學中多學科的內容,既有高深的定性描述,又有嚴格的環境與經濟定量核算內容。幸虧我的這些同事和學生大多具有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交叉的知識背景,並具備較好的數量經濟學背景。即使如此,我們仍然感到了翻譯的困難。呈現給大家的中譯本仍然有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希望廣大讀者在閱讀此書時,能夠對我們翻譯中的錯誤和不準確之處給予指正。

序二(2)

本書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數量經濟與技術經濟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龔益教授牽頭翻譯並進行校譯,由中央財經大學網路資訊中心副主任林瓊教授、聶歐、張忠向、張小方、盧宜官、李新中、王春光、張然、白澤慧、齊海英、楊彤等翻譯。

我本人只是對本書的主要內容進行了研讀,並與各位翻譯者就一些內容的譯法進行了多次磋商。雖然我努力了,但由於水平所限,我所做的工作仍然算不上譯校。但我透過對譯稿的研讀,還是有所收穫和體會。僅提出幾點,希望與讀者共享。

一? 於幸福

幸福涉及人生的真諦。我們為什麼活著?為什麼不辭辛苦地學習、勞作?我相信,大多數人會回答:為了追求幸福。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追尋幸福。可是,幸福是什麼?為了對幸福進行描述,我向幾位朋友徵求了他們的答案。

李金平認為,索求少一點,慾望少一些,知足並進取,身體健康、心態平和,有個人的空間和摯愛的人,有三五知己和喜愛的事業,有富濟天下、窮善獨身的思想,在生命盡頭,回首無悔,這就是幸福。

劉建一認為,幸福不等於財富但與財富有關;幸福不可觸控但可以感受;幸福不可度量但可以表達;幸福不能改造自然但可以創造和諧世界。

王冠軍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的、非物質的感覺。

楊黎明認為,幸福是對生活的感受,是個人願望實現的滿足。

翟勇認為,幸福是一種感受,受客觀世界影響,幸福是追求幸福的過程。

人們對幸福的定義不同,首先是因為人們具有不同的歷史背景、不同的社會地位、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收入水平,不同的人想得到的幸福不一樣。

有人提出了最低的幸福標準:監獄裡的犯人沒有我們家的成員,醫院裡的病人沒有我們家的成員,身體健康,吃得飽,穿得暖,睡得著。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樣的幸福很容易實現,但對於有些人,卻很難實現。

有人說,幸福不是我想得到的比較多,而是我想得到的比較少。這把幸福與慾望聯絡了起來,並且成了一個相對的概念。

還有人說,幸福就是按照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生活,只要這種方式不傷害他人。這種說法意味著幸福有外部性,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果你追求幸福使別人變得痛苦,這就離開了帕累托最優狀態。

也有人說,幸福就是個人願望得到滿足。餓了有飯吃就是幸福;累了能休息就是幸福;孤獨了有人陪伴就是幸福;工資漲了是幸福;住的小房子換成了大房子更是幸福。按照這種理解,隨著願望不斷得到滿足,幸福感會越來越強烈。那麼,願望滿足以後還會幸福嗎?幸福的邊際效應是否會發生突降?一個願望的實現會使你幸福多久?今天感到很幸福的事情,明天就會感到一般幸福,後天可能就成為常態了。變為常態還幸福嗎?只有變化才能帶來幸福嗎?引起幸福的願望會不斷升級嗎?

還有人認為,比別人好一些,就是幸福。不管是哪一方面,只要主觀上認為自己比別人好,就會幸福。這也許可以歸納為心理願望定理,就是要比別人好一些,否則就不幸福。這種觀點反映了人的幸福感是在與一個參照系進行比較中獲得的。

貧困的學生因湊足了學費而幸福;乞丐因飽足一頓而幸福;莊稼漢因久旱逢甘露而幸福;久病的人因康復而幸福;熱戀中的女孩因得到男友送的玫瑰而幸福;含辛茹苦的父母因子女平安孝順而幸福……類似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