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那麼,卿以為《治安策》如何?”

“一字千金,句句血淚,實為我大漢治國安邦之良策。”公孫弘沒有掩飾自己的想法,因為把這種想法推銷給皇帝,本就是他出仕的目的。

“那為何,晁錯承其志而不能成其事啊?他最終身死名敗,弘卿乃是朕的左膀右臂,難道打算仿效他嗎?”劉徹終於把目光調到了眼前這位鬚髮皆白的老人身上。

“事有可為,仍需權變。”公孫弘聽到劉徹的這句話,並不驚慌,他現在已經摸清了,這位年輕的帝王其實是贊成賈誼的政治主張的。

“權變。”劉徹重複著這個詞,嘴角劃出一個優美的弧度,“建元年間,卿曾出使匈奴?”

“蒙皇上隆恩,微臣確曾奉命出使。”公孫弘大概猜到這位年輕的帝王為什麼會提及當年的事。當年,他出使匈奴,回報的上書中認為應該要明確華夷之序,確立對匈奴的權威。可是,當時臨朝的竇太皇太后好老莊,將他以不合上意為由罷免,使得他的第一次出仕短命而終。

“匈奴入掠上谷,朝中暗潮洶湧,卿曾出使匈奴,當對其相當瞭解。不知卿有何策以教朕?”劉徹站了起來,走到公孫弘身邊。

“臣以為,當戰!”公孫弘的信念即使過去了10年,仍舊沒變,“且當時滅國之戰。”

聽到這句話,劉徹的雙眼頓時放出精光,僅僅的盯著公孫弘,公孫弘卻對此毫不在意。

“夫匈奴難得而制,非一世也。行盜侵驅,所以為業也。此為臣之所大憂,百姓之所疾苦也。關東五穀不登,民多窮困,卻重之以邊事,推數循理而觀之,則民且有不安其處者矣。秦末之世,陳涉無千乘之尊,尺寸之地,然起窮巷,奮棘矜,偏袒大呼而天下風從,何也?民困而主不恤,下怨而上不知也。今匈奴掠邊,民不堪苦,靡閉愁苦而有離心。”公孫弘頓了頓,繼續說道,“若朝廷甲兵不修,但撫匈奴,不恤民命,親之以公主但求苟安,外則匈奴不足饜,內則民怨叢生。內外交集,臣恐漢欲嗣統而不可得,天下分崩,復秦舊跡。”

“高帝曾有白登之圍,馬邑之戰設計若此而單于盾逃。與匈奴戰,勝算幾何?”

“臣以為,匈奴之所依仗者,唯其遷徙鳥舉,來去如風也。故我中原諸國追之不及,自周以降,弗能制之。秦趙作長城而防之,據城而守,以護民,然匈奴越長城而侵之,已非一二之數,足見安匈奴策非只守城。今者,皇上已於上林御苑訓練精騎有數年矣。臣以為,養兵千日用在一時。此正是諸將軍建功立業之良機。”公孫弘對此早有準備,不慌不忙地說道,“匈奴貧瘠,臣以為當絕互市以斷其根本,我大漢嚴守城池,另使騎兵千里奔襲。如有精騎數萬,名將數人,以大漢之地之物之財之力,匈奴國滅,當可期之。”

“弘卿確有國士之才。”劉徹輕聲笑道,“當年,主父偃說朕時也是這麼說的。”

“微臣謝皇上誇讚。”

“今秋,當是我大漢伐匈奴之時!”劉徹經過這番談話,更加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

*************************************************************

當這年秋天,漢武帝劉徹完成他所有的準備,開始這場頃舉國之力的戰爭時,陳嬌在東北安置流民的舉動也已經完成了。以磚石蓋成的城牆,將所有的民居都包圍在其中,四處城門採用從朝鮮人處買來的巨木建成,在徵集了大家的意見之後,將這座城命名為“遼東城”

之前,陳嬌在高利那裡發現了西域商人帶給他的葡萄之後,就將那些葡萄釀成了葡萄酒,在嘗過之後,高利很快酒發現了其中的巨大商機。漢代重農,對於糧食生產極為重視,相對的對於酒的生產也有著苛刻的限制,現在有了用葡萄釀成的酒,那麼就在朝廷禁令之外了。想到產酒的暴利,高利覺得眼前有無數的銀子在飄飛,和陳嬌商量過後,他們決定派一隊人到西域去購買葡萄,並且,無論是騙也好,劫也好,一定要弄個會種葡萄的人回來遼東城。陳嬌是覺得遼東城終究要找尋一個賺取“外匯”的專案,否則會很難生存下去:而高利則純粹是在商人習性作祟。這個裝載著兩個人希望的西域商隊,的確也不負他們的期望,在後來給了他們很多驚喜。

而陳嬌所希望建立的學校,在李希派來的人的幫助下,終於順利建立。所有年紀在5…13歲的孩子,都被囊括了進來。根據孩子們的年齡大小分為10個班級,每個班大約50人左右,老師們根據陳嬌所訂下的語文、算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