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我的丈夫……”
讀到這裡,約瑟芬豈不成聲,無法再念下去了,皇室秘書勒尼奧替她讀了下去。拿破崙坐在邊上一聲不吭,一動不動,蒼白的臉上毫無表情,兩眼發呆,甚至有點失神。這一整天,拿破崙都默默無語,悶悶不樂。
第二天,約瑟芬被勒令在下午2時離開杜伊勒裡宮。在花神樓梯的列柱廊下,停著搬家用的車輛。約瑟芬在她的皇家住宅裡流連徘徊,依依不捨。這裡的每一件東西都令她回想起那令人陶醉的時刻。正當她眼淚汪汪、最後一次凝眸注視著這些熟悉的擺設時,一扇門開啟了,拿破崙走了進來。約瑟芬抽噎著撲在他的懷裡,他溫柔地親吻著她,約瑟芬激動得昏了過去。等她醒來時,拿破崙已不在身邊了。約瑟芬意識到自己該走了,在下人的攙扶下,登上一輛漂亮的全包金馬車,朝馬爾梅松駛去。皇帝已慷慨大方地把馬爾梅松堡賜給她作為避暑山莊,把愛麗捨宮賜給她作為巴黎的住宅。那一天,天空陰沉灰暗,傾盆大雨下個不停,彷彿整個大自然都在為這個不幸的女人而垂淚。
不久,拿破崙召開了大臣會議。經過討論,大臣們一致請求陛下為了帝國的幸福而另娶一位妻子。他們當中大部分人的命運是同拿破崙的命運緊密相連的,他們害怕波旁王朝的復辟,希望拿破崙帝國繼續存在,認為只有帝國的直接繼承人的降生才能使帝國長命百歲。然而,挑選誰為新娘呢?如今的拿破崙可不是15年前的拿破崙。15年前的他棲身在一間屋頂斗室,為了尋求職業不得不東奔西跑。他窮困潦倒,生計窘迫,要想娶一位頗有資產的小姐談何容易。可如今不同了,他是歐洲的主宰,他的權勢和榮譽達到了頂峰,他的新娘必須是一個大國的公主,只有這樣的新娘才能配得上他的身份和地位,也只有這樣的新娘才能使他的帝國勢力更加強大,基礎更加鞏固。現在歐洲除了法蘭西帝國外,只有英、俄、奧還可排在大國行列。拿破崙認為法國與英國正進行著一場生死戰爭,雙方不可能聯姻;奧國剛剛被他打得落花流水,暫時不考慮;俄國倒是一個很好的聯姻物件,俄國不僅比奧國力量強大,而且還可以透過俄法聯姻進一步加強俄法同盟。於是,拿破崙著手在俄國挑選新娘,駐彼得堡的法國大使科蘭古奉命非正式查詢亞歷山大一世的妹妹安娜的情況。不久,科蘭古奉命正式向俄國求婚。
拿破崙的提婚引起了俄國宮廷的巨大騷動。俄國宮廷中的大部分人是不喜歡拿破崙的,俄國的大地主貴族對拿破崙尤其仇恨,這種仇恨隨著大陸封鎖的加強而增長。他們極力反對這樁婚事。然而,俄國對這位歐洲征服者不敢直接拒絕,亞歷山大一世用奉承討好的言詞向科蘭古說明,他個人是極希望看見自己的妹妹成為拿破崙的妻子,但母后希望推遲安娜與拿破崙的婚期,原因是安娜太年幼,只有16歲。
拿破崙明顯覺察出俄國宮廷使用這種拖延戰術的意圖。為了避免陷入被拒絕的尷尬境地,拿破崙的目標又轉向奧國公主。一天,奧國駐巴黎大使梅特涅被召垂詢,奧國皇帝是否同意把自己的女兒瑪麗亞。路易莎嫁給拿破崙?梅特涅馬上不假思索地說:奧國同意出嫁年輕的公主。梅特涅比誰都明白:只有藉助聯姻機會,方能保全奧地利。如果拿破崙娶了奧國公主,他就會與亞歷山大失和,從而將奧地利看成是天然盟友。奧皇為了國家利益,不會不同意的。
直到1810年1月29日,拿破崙還未最後決定娶哪國公主。他周圍的大臣也意見不一,反對革命的上流社會贊成與奧地利聯姻,希望維也納宮廷藉此機會要求懲治那些曾經投票贊成處死路易十六的人。而參加過革命的人則希望與俄國聯姻。雙方一直爭論不休。
果然不出拿破崙所料,亞歷山大最終對這件婚事表示了拒絕。不過,拿破崙並不感到沮喪,因為奧國新娘已在那等著他。
1810年2月7日,拿破崙開始草擬婚約。婚約一擬好,立即請求奧皇批准。奧皇愉快地接受了拿破崙的求婚。在奧國看來,這場婚姻簡直是對奧國的一次拯救。人們熱烈歡呼,把這件婚事看成是和平的永久保證,人們希望大陸的休養生息再不會被法奧的敵對行動而破壞。商人們紛紛購進奧地利股票,奧地利股票頓時猛漲。
1810年3月11日,在維也納一座被人圍得水洩不通的教堂裡,貝爾蒂埃代替拿破崙完成了與奧國公主的訂婚儀式。隨後,這位18歲的公主帶著83輛馬車組成的浩浩蕩蕩的車隊,向法國大地滾滾駛去。一路上所經過的法國附庸國,都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盛大場面歡迎著她,到處都使她感覺到她是歐洲主宰者的妻子,她最初的恐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