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荀諶又給大袁三公解釋這個餿主意的用意道:“陶應素來以忠義自詡,前番擅自從兗州退兵並與曹賊通好,也是藉口忠在孝前,以天子詔命不可違逆為由堵住了主公的嘴。”
“今天子血詔握在主公之手,主公令陶應書名簽押,立誓共討曹賊,陶應若不依從,便是不忠不孝,民心盡失,遭萬人唾罵,士林拋棄;陶應若從,則義狀可為陶應把柄,主公進可令陶應、曹賊互相攻伐,退可使陶曹不能齊心,主公南顧許昌時,陶應、曹賊亦不能合力抗衡主公矣。”
“妙!此計大妙!”大袁三公鼓掌叫好,又問道:“當遣誰為使?”
“若主公不棄,諶想舉薦堂侄荀祈為使。”荀諶拱手說道:“荀祈乃臣下堂弟荀衢長子,字伯旗,在儒林中小有才名,深知君臣大義,主公若能以他為使,相信定能馬到成功,說服陶應聽詔奉旨,押義狀而聽從主公號令。”
老荀家在漢末時代的顯赫名聲自然不用多提了,順便從族中拉一個子弟出來都是諸侯爭相籠絡的物件——那怕用不上也能當政治花瓶,所以大袁三公連眼皮都沒眨一下,馬上就同意派遣荀諶之侄荀祈為使,還做順水人情給荀祈封了一個從事中郎官職,荀諶大喜,趕緊代表堂侄向大袁三公道謝。然後荀諶又建議派遣荀祈與楊長史同回徐州,藉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