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最後發現第二個申請人也是我的一個老朋友,我就不會像看到第一個來申請的朋友那麼驚訝了。只要情節稍有重複,一種新體驗也就不那麼新鮮了。”
“當我們調查人們對這些產品的反饋時,一定要確定關注的不只是平均水平。我們應該看到所有的常態反應。”
“她接受不了自己只是運氣不好這個解釋,她需要一個有前因後果的解釋,否則她會認為是有人在故意破壞她的工作。”
第7章 字母B與數字13
偉大的喜劇演員丹尼·凱(DannyKaye)的一句話一直縈繞於我的腦際,從十幾歲至今都不曾忘記。談到一個自己很不喜歡的女人時,他說:“她最得意的姿態是忘乎所以,最喜歡做的事就是倉促下結論。”在我與阿莫斯·特維斯基開始討論研究統計性直覺的合理性問題時,這句話就浮現在我的腦海裡。現在,我覺得這句話正是對系統1的功能恰如其分的描述。如果結論可能是正確的,偶爾的錯誤所付出的代價也在可接受的範圍內,而且這種倉促的做法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和精力,那麼這種倉促的結論就是高效的。如果對情況不熟悉,在風險又高並且沒有時間去搜集更多資訊的情況下過早下結論就很冒險。此時,很可能會出現直覺性錯誤,但這種錯誤也許可以透過系統2的有意干涉而得以避免。
↙米↙花↙書↙庫↙ ;www。7mihua。com
是什麼讓你相信了那些荒謬之詞?
心理學家丹尼爾·吉爾伯特(DanielGilbert)因著有《哈佛幸福課》(StumblingtoHappiness)一書而廣為人知。一次,他在一篇名為“大腦怎樣產生信任”的文章中,以17世紀的哲學家斯賓諾莎的理論為基礎,提出了一個關於信任與不信任的理論。吉爾伯特提出,在理解一個陳述之前,一定會先試圖相信它:如果這個陳述正確的話,你必須先了解它的觀點究竟是什麼意思。只有這樣,你才能決定是否“懷疑”它。最初你產生相信某種觀點的想法,是因為系統1的自主運作,這種運作包括構建這一情況下可能性最大的解釋。吉爾伯特認為,即使是一個毫無意義的陳述也會喚起人們最初的信任。你試試他給出的例子:“白魚吃糖果。”你有可能意識到一個關於魚和糖果的模糊印象,這個印象的產生過程,就是聯想記憶自動搜尋“魚”和“糖果”這兩個概念之間各種聯絡的過程,這一過程會使這種很荒唐的說法看起來竟有些道理了。p米p花p書p庫p ;http://www。7mihua。com
吉爾伯特認為系統2的工作就是不信任/質疑,他用一個漂亮的實驗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受試者看到一些很荒謬的說法,比如“一個叫丁卡的人是一團火焰”,他們要在幾秒鐘內說出這個句子的說法是“對”還是“錯”。隨後實驗人員要檢驗一下受試者是否記得哪些句子是“對”的。這一實驗還有一個條件,即受試者在執行任務的過程中還要按照要求記住一些數字。系統2的干擾產生了選擇性效果:它使人們很難“不信任”那些錯誤的論斷。在後續的記憶測試中,筋疲力盡的受試者最後竟認為許多錯誤的論斷都是正確的。這個實驗的寓意是深刻的:有系統2參與時,我們幾乎會相信所有事情。因為系統1不僅好騙,還容易產生偏見,而儘管系統2掌管懷疑和不信任的大權,但是它有時很忙,不忙時也很懶惰,總會擅離職守。的確,已有證據顯示,當人們勞累或是精力耗盡時,更容易受那些空洞卻有說服力的資訊影響,例如廣告。
聯想記憶的運作是導致“確認偏誤”的原因之一。如果有人問你:“山姆友好嗎?”你就會想到山姆的各種行為舉止;而如果有人問你:“山姆是不是很不友好?”你就很難想起他的許多舉動。有一項專門針對證據確認問題進行的名為“積極測試策略”的研究,這項研究主要考察系統2是如何驗證假設的。一些自然科學家認為應透過駁斥假設以證實其是否成立,但其他人(通常是科學家)則主張透過尋找符合他們當前觀點的資料來證實假設是否成立。系統1產生的確認偏誤不加批判地接受了建議,誇大了極端的可能性以及不可能的事件。如果被問及海嘯在今後30年內襲擊加利福尼亞州的可能性有多大,你腦中所呈現的影象很有可能就是海嘯,你會更容易高估出現災難的可能性。這就如同看到同吉爾伯特提出的那些類似“白魚吃糖果”這種無意義的陳述時產生的反應一樣。
光環效應與群體的智慧(1)
如果你贊同一個總統的政見,你可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