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的二級城市差不多。
山下有賣紀念品的,小販們英語流暢,攔住我,拿出一個鐲子,說五美元,我搖搖頭,說不喜歡。小販又拿起一個香爐,要一百五十美元,我覺得挺好看的,給他十美元,他不賣,說差得太遠,一百二差不多,我還說十,他說一百,我依然說十,他說八十,我堅持說十,他說五十,我就說十。最後他要二十,我還是給十。他放下香爐,可能知道我除了十,不會說別的,於是把剛才要價五美元的鐲子拿起來,說這個十。我心說,你以為我*啊,伸出一根手指說:One!當時我的感覺就是,我在北京看賣東西的怎麼?老外,我現在就怎麼被加市的小販?。
沒文化苦旅(3)
幸好小販沒答應一美元,真答應的話,回北京我就該後悔了,這鐲子在天橋上可能也就賣一塊人民幣。
從猴子廟下來,去杜巴廣場,這裡相當於北京的天安門廣場,但到地方一看,整個一菜市場,遍地的小販、鴿子、牲口,當然,還有遍地的廟。人們在這個廣場上做買賣、談戀愛、哄孩子、打牌、玩耍,悠然自得。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很多人坐在廣場上曬著太陽發呆,其中男人居多。有的是一個人曬,一坐就是一天。有的是兩個人一起曬,也不聊天,一坐也是一天。還有的一群人曬,互不聊天,還是一坐一天。我問導遊,他們一天天就這麼坐著,也不找點事兒幹嗎?導遊說他們正在幹一件叫做冥想的事兒。我說他們老這麼幹不覺得空虛嗎?導遊說他們有信仰,內心特別滿足。我又看了看那些坐在廣場上五大三粗正當年的男人,覺得在這些衣衫襤褸的人裡,說不定哪個就是哲學家,當年蘇格à底在希臘的廣場上也整天無所事事。我說,這種生活我也喜歡,可是靠什麼生活啊。導遊說,一個家庭,有一個人出去掙錢養家就行了。我問那被養的心安理得嗎?導遊說,養家的人才不心安理得,就他功利,別人都思考人生。而中國人都希望自己能為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怕自己給家裡添麻煩。這種差異,只能歸結為信仰不同,很難說是哪國人民站得更高,看得更遠。
據說尼泊爾大部分人都有信仰,不是信印度教,就是信佛教。在中國,信教的人在神像面前,都是畢恭畢敬的,尼泊爾人則不然,神像的周圍到處都是糞便,有牛的狗的,還有人的,難道他們是真的做到了心中有佛,已不拿佛當外人?
廣場上有一個兩層的廟,我進去的時候,兩個人正在搬桌子,黑咕隆咚的,我問能參觀嗎?他們指著樓上說OK,然後放下桌子,摸了摸,都是土,便坐在地上,掏出一副撲克牌,打了起來。我從樓上下來,倆人正坐在地上酣戰激烈,我就納悶了,地上再幹淨能比桌子乾淨多少?或許是他們親近土地。
在尼泊爾沒有女人的概念,因為女人是和漂亮、*聯絡在一起的,這裡的女人無論如何都跟這兩點扯不上關係。一白遮千醜,這的女人面板還黑,幸好我沒生在這裡。
很多中年婦女,上面戴著毛帽子,裹著毛圍脖,下面卻光腳穿涼鞋,到哪兒都趿à著。對於穿拖鞋這一現象,我給出三個?因:一,拜佛的時候方便,好甩;二,沒錢,就拖鞋便宜;三,玩個性,我們上大學的時候,就愛穿雙拖鞋滿校園逛,耍酷。
離開杜巴廣場,去吃午飯,途?一處石膏雕像,旁邊站著三個警察。導遊說雕像是現任國王的爺爺,那仨警察是看雕像的,怕被人潑髒東西——瞧這尼泊爾國王混的。我問為什麼偏偏是三個人,導遊說這得問國王。老高說,怕四個人支桌打麻將,兩個人下棋,一個人容易睡著了,可是三個人也可以鬥地主啊。
學生們放學了,校服比中國學生的好看,女生裙子,男生制服。我上學那會兒就是運動服,胸口或後背印著學校名稱的第一個拼音字母,女生夏天也沒裙子穿——裙子故意做得很難看,女生們都不穿,可能是學校領導怕男生們不好好學習,想入非非。尼泊爾女生還可以化妝,腦門上點硃砂,其效果相當於抹了口紅,但是硃砂只能點腦門中央,不能點腦門和髮髻的連線處,已婚婦女才點那兒。 。。
沒文化苦旅(4)
加德滿都的街上都是摩托車,這裡人騎摩托的目的不像廣東人,他們不趕時間。我問導遊他們à黑活兒嗎?導遊問什麼是黑活兒,我給導遊解釋了,導遊當即搖頭,說尼泊爾人不會這麼幹的,他們寧可把車成天閒在家裡。再一對比中國,我就慚愧,這不是政府治理和城管監督的問題,是人內心的問題。
街上沒什麼好車,我們坐的這輛起亞就算不錯的,賓士寶馬只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