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變化,感慨油然而生,以前感到歡快的事頃刻之間變為陳跡了,仍然不能不因此感慨不已,何況人壽的長短隨著造化而定,最後一切都化為烏有。古人說:“死和生也是件大事啊!”怎能不悲痛呢?

每當我看到前人發生感慨的原由,(跟我所感慨的)如同符契那樣相合,總是面對著(他們的)文章而嗟嘆感傷,心裡又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我)這才知道,把生和死同等看待是荒誕的,把長壽和短命同等看待是妄造的。後人看待今天,也像今人看待從前一樣,真是可悲啊!因此我一記下參加這次聚會的人,抄錄了他們的詩作。儘管時代不同情況不同,但人們的情致卻是一樣的。後代的讀者讀這本詩集也將有感於生死這件大事吧。

關於《蘭亭序》的趣聞逸事:

蘭亭是著名的書法,當然受到歷史上很多名人的喜歡。

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特別喜歡這個東西,他下令重金買下這個東西,但是《蘭亭》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把他當寶貝,絕不傳人。就在唐太宗這時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孫當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書法家,他堅決不肯把這個東西給人,後來他死了,就把這個《蘭亭》給了他的徒弟辯才和尚。辯才擅長書畫,對《蘭亭集序》極其珍愛,將其密藏在閣房樑上,從不示人。

唐太宗沒有辦法,只好讓人行騙。後被唐太宗派去的監察史蕭翼騙走。

唐太宗得到《蘭亭集序》後,如獲至寶。並命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等書家臨寫。以馮承素為首的弘文館拓書人,也奉命將原跡雙鉤填廓摹成數副本,分賜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後,侍臣們遵照他的遺詔 將《蘭亭集序》真跡作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從此,《蘭亭》在世界上消失了,《蘭亭》被李世民一起,合葬到了他的陵墓昭陵裡了。

但是,到了五代十國時候,一個叫溫韜的耀州刺史他把唐太宗的昭陵開啟了,當他開啟時候,下令將昭陵裡的所有東西都羅列在一本書上,但是如何找也找不到《蘭亭》。

今天《蘭亭》真的就消失了嗎?

不,有的學者說了,這個《蘭亭》不在別處,就在陝西著名的名勝古蹟歷史上唯一一個沒有被盜過的夫妻皇帝合葬陵墓乾陵(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陵墓)裡面,很有可能,《蘭亭》就枕在武則天的腦袋下面。

也有人認為,作為一國之君的唐太宗,決不會如常人所想,隨隨便便把一件自己認為是珍品的書法藝術品藏於暗無天日的地下,後人找不到可能是其收藏極其隱蔽,畢竟太珍貴了。

作者王羲之:

字逸少,東晉琅邪臨沂(今山東臨沂縣)人,住在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曾任江州刺史、會稽內史、右軍將軍等職。他書法精絕,為我國曆史上最著名的書法家,有“書聖”之稱。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

少從叔父,後又從衛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鍾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採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楷書以《黃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

《快雪時晴貼》:

縱23厘米,橫14。8厘米,行書四行,字型流利秀美。為一書札,其內容為作者寫他在大雪初晴時的愉快心情及對親人的問候。

元趙孟曾稱此帖為“天下第一法書”。

《石渠寶笈》收晉人三帖,號稱“三希”;此帖列於首位。

清乾隆帝將王羲之《快雪時晴帖》、王獻之《中秋帖》、王珣《伯遠帖》藏於故宮西路養心殿溫室,號“三希堂”,《快雪時晴帖》居首。今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

~~~?~~~?~~~?~~~?~~~?~~~?~~?~~~?~~~?~~~?~~~?~~

『注2』“冰清”:

古代的名琴之一。

為唐開成中郭亮制,建中靖國修,事見周公謹《雲煙過眼錄》所載。其一為岳珂《□史》所載。唐代宗大曆三年三月三日,雷氏所斫。貞元十一年七月八日再修,後為錢塘沈振所蓄。腹有晉陵子銘,頗知名於士林。

【其實古代還有很多的古琴,例如“繞樑”楚莊的琴,宋明帝大明中,沈懷遠被徙廣州,作琴也名之;“焦尾”漢吳人有燒桐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