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中,有耐心堅持把纂字和甲骨文寫到十七歲的人也就只有你一個啊,我把昆吾刀法傳授給你,也算是從那裡來,到那裡去了。”
昆吾刀法不單單是陸子剛一個人發明的,就像單單一個吳承恩寫不出來西遊記一樣。昆吾刀法是歷史性的一個總結,的對古代雕刻技藝最後一次系統的總結而成的一種刀法,當然,這其中陸子剛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常林又從書房的暗格中取出來一把一尺長,一寸寬的刻刀,刀身通體黝黑,刃鋒利異常。夕陽穿過鏤空的窗戶,輕輕的灑到刀刃之上,發出一道燦爛的光芒。
( )
第二十三章章昆吾【收藏推薦】
陳星目瞪口呆地說:“師傅,你老不會告訴我,這個就是昆吾刀吧。”
剛剛講了昆吾刀法,現在拿出來一把一尺長的盜來,分明是和歷史上記載的昆吾刀一般無二。《海內十洲記.鳳麟洲》:〃昔周穆王時﹐西胡獻昆吾割玉刀及夜光常滿杯﹐刀長一尺﹐杯受三升。刀切玉如切泥。這個要是昆吾刀的話,那可就是古董界的一個歷史性的發現了。
常林看到弟子痴迷的樣子,心想我把昆吾刀法傳授給這個小子,到底是福還是禍啊。看樣子這個小子更多的心思是放在古董上了,到時候能不能繼承我的衣缽啊。也罷,兒孫自有兒孫福。到時候就看他的造化了。
當下常林撫摸著刀身說:“當然不是昆吾刀了,那把刀已經失傳很長時間了,搞不好連戰國古墓裡也許有也不定。這把刀就是當年陸子剛解玉用的昆吾刀。此昆吾非彼昆吾。你不要弄混了。”
陸子剛之前的工匠雕刻的時自古以來一直是用解玉砂碾磨法,只有他獨創了一種用“昆吾刀”雕刻法,獨創的雕刻法自然要有相應的刻刀來配備了。
常林非常惋惜地說:“陸子剛的刻刀有三把,一把解玉,就是這一把,還有一把是刻玉,比這個昆吾刀要小一號,另外一個名曰凌波,是用來雕刻細微之處的一把刻刀。著名書畫家徐渭曾寫過一首《詠水仙》的七言詩:略有風情陳妙常,絕無煙火杜蘭香。昆吾解盡終難似,愁殺蘇州陸子剛。裡面講的凌波仙子其實就是陸子剛手上的凌波刀。因為陸子剛在為女子雕刻首飾的時候用的就是凌波刀。可惜的很,另外兩把刀在什麼地方到現在都沒有找到。”
陸子剛的三把刀不是那麼好仿製的,至少現在來看仿製不出來陸子剛的三把昆吾刀來,而且現在有鐳射雕刻了,手工雕刻更是日漸沒落。
常林也是金石大家,治印之術也是聞名海內外的。他雖然沒有想到過要去當一名雕刻師,但是看到現在古代文化越來越是沒落,作為一個藝術家來講,也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的。
因此陳星剛剛一出師,他就提出來把昆吾刀法傳授給陳星。免得自己百年以後昆吾刀法真正的成為了絕響,到那個時候,他感覺自己真的成了罪人了。
而陳星想的更遠,昆吾刀法不但可以治印,還能雕刻,子古董行裡多一份本事那就多一份話語權,等到自己練習了昆吾刀法,到時候自己對玉器珍寶一類的東西的鑑賞能力將是大大的增加。
因此陳星拍拍胸脯說:‘師傅你放心,我一定不會辜負你的希望,只要那兩把刀還在的話,不管是它在什麼地方,我一定想辦法把它弄回來。”
常林也沒有強求,當下說:“倒是未必讓你一定能夠找到另外兩把刀,師傅我也不求你一定要把昆吾刀法發揚光大。只要你能夠不讓這昆吾刀法失傳就成了,至於另外兩把,你也不要太急,免得過於重視外物,對你本身的修養有妨礙。一切隨緣就好。”
昆吾刀之解玉之法,分為三個部分,一個是基礎訓練。治印嘛,當然要有好的印章才是的。自古玉石就是治印的首選材料,因此解玉就是一個金石專家的必修課程。當然可以用市場上弄到的那些石頭,但是,畢竟還是自己解出來的印章用著更舒服。所以,像齊白石,郭沫若這些老一輩的金石愛好者都是喜歡自己挑選天然的石頭,拿回家自己動手做印章,而不是跑到市場上去買那些現成的印章。
儘管解玉工作和玉石翡翠市場上的那些工匠們的工作一般無二,但是常林還是認為解玉要高出市場上那些工匠的工作一點,那些工匠解玉是為了金錢,但是文人解玉卻是為了藝術。
而更多的時候,文人解玉實際上就是把天然的石頭解成印章而已,更確切地說是在解石頭,而不是解玉。但是文化人嘛,解石頭雅稱解玉
常林現在上了年紀,因此就在一旁指點陳星動手練習。自己卻懶得動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