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我聽。每天都是一種儀式。開啟碟子,看它那泛著熒光的圓型表面,內心虔誠而恍然。總是感覺我和那個音樂神童之間有種隔膜。那些天籟之音傳到我的耳根後,就變得輕飄而虛無、悽美而無力。十幾分鍾之後,我就昏昏欲睡。內心裡罵著自己水平低——卻依然睡去。想起張愛玲寫上海人聽歌劇,聽不懂也要聽,重要的是那種氛圍、那種感覺。就笑自己——幾時變成了上海人?
像我等這樣毫無音樂素養的人去聽莫扎特,說聽懂了——實在太過虛偽。那種音樂是溫暖而悵然的,是明亮而歡喜的,是淡薄而無所留戀的——總之,是我所不能完全明白和理解的。可以從我的心尖滑過,卻無法停留在那裡。是過眼煙雲。並不華麗。但卻夾雜了大量的愛、理想、美和希望。
看到市場上有很多打著“胎教音樂”的碟子。多是將一些抒情歌曲、樂曲組合在一起,沒有什麼章法,完全是“拿來主義”。且中外混雜、土洋結合。一會兒是鋼琴,一會兒又是琵琶,再一會兒是吉他。真是難為這些編者,他們煞費苦心,端出來的,卻是一盤“四不象”。可是有些“認真的”準媽咪,一遍遍聽這些音樂,以為——這就是胎教的全部了。
一天,宋宋急急地打來一個電話,說在網上看到一條訊息:湖南一孕婦生下一嬰兒有耳疾。究其原因,說是懷孕時經常聽胎教音樂。不僅自己聽,還將擴音器放在肚皮上讓胎兒聆聽,最後……這個瘋狂的母親導致了嬰兒耳膜受損——真的很慘烈!一個母親不經意之間已經成了兇手。她用自己的愚昧讓孩子成了犧牲品。孩子……孩子聽不到她的哭泣聲。這世界上的所有聲音,他都聽不到。既便你是上帝……最好也不要輕易呼喚這個孩子。否則,他一定會憤怒地大吼一聲:為什麼!
其實,早在胎兒8周之時,他的耳朵就已經有了雛形;到了第20周,他什麼聲音都能聽見了。媽媽的心跳——像大海的波濤,有節奏地拍擊著岸邊;媽媽的笑聲——酷似汽車的轟鳴,呵呵呵呵;爸爸的說話聲——很像雷鳴,轟隆隆轟隆隆……當胎兒聽到這些聲音的時候,他就會手足舞蹈,心律加快。他那些激烈的表現,可以透過B超的熒光螢幕,看得一清二楚。
科學家們發現,在母親與胎兒之間,有一條通道,叫生理資訊通道。而所謂胎教,只是一種感覺——因為母親愉悅,胎兒能透過母體感覺到愉悅。但對胎兒自己來說,其實,是聽不懂音樂的。
在中國,最早關於胎教的傳說是有關周文王的。相傳周文王的母親在懷周文王之時做到了——眼不視惡色,耳不聽惡聲,口不談惡言,坐立端莊,因此——周文王生而賢明,深得人心。
其實,每個孕婦如果都能做到心平氣和,精神愉悅,就是對孩子最樸素的胎教。過於頻繁地聽音樂或者觸控、按壓腹部,對母親、對胎兒都是一種負擔。人有了負擔就會感覺到累。累就會煩躁。煩躁就會讓身心失去平衡。胎教的首要秘訣就在於保持一種平衡狀態。母親身心平衡——如鴿子在風中展開雙翅,或者草葉舒展在陽光之下。這其實就是最高階的愛——對胎兒來說。
有胎教專家建議母親對腹中的胎兒——喃喃自語。我也常常在一個人出門的時候對丁丁“說話”。可在嘴唇蠕動之時,眼裡卻總是更緊張——要看看有沒有飛馳而來的汽車,還要留心腳底下的冰雪……總是不能像外國電影中那樣——黃昏。落葉。無人的公園小路。一個頭發上撒滿了碎金的孕婦。一手撐著腰,一手放在肚子前面。她佇立於一棵大樹之前,喃喃地對著發黃的葉片說話——自然——那話是說給腹中的孩子聽的。
其實——這一個母親和那一個母親之間——沒有太大差別。任何一個母親的雙腳,都堅實地踩著大地,將一生的時間耗費在另一個鮮活的生命上。陪伴他一起長大。呵護他不受到傷害。直到有一天,他離開你,你卻依然記得那些他很小時候的事情。想著想著,你可以獨自笑出來。而孩子,永遠都不會知道,母親對他的那份牽掛,是流在血液中永遠無法淘洗掉的紅色呵……
有了做母親的心態,才能總結出適合自己的胎教。聽自己喜歡的歌曲,看自己喜歡的書籍,在乾淨整潔的屋子裡澆澆花,坐在陽臺的沙發上看窗外夕陽……這些事情,都能讓自己的身體舒緩起來。突然,我心血來潮,拿出盤英語磁帶來聽。只聽了一會兒,就能感覺到丁丁在肚子裡輕微地扭動。是那種細小的、活潑的悸動。懷孕這麼久了,我還從來沒有這麼專注地聽過英語,這陌生的語言一定讓丁丁驚訝。不能聽太久。感覺累了,放下書,喝一杯牛奶,低頭對丁丁說:寶貝,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