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
…………
這宋初科舉,僅有兩級考試製度。一級是由各州舉行的取解試,一級是禮部舉行的省試。太祖為提拔真正踏實於有才幹的人,於開寶六年實行殿試。自此以後,殿試成為科舉制度的最高一級的考試,並正式確立了州試、省試和殿試的三級科舉考試製度。
殿試以後,不須再經吏部考試,直接授官。太祖還下令,考試及第後,所有及第的人都成天子門生,殿試後分三甲放榜。南宋以後,還要舉行皇帝宣佈登科進士名次的典禮,並賜宴於瓊苑,故稱瓊林宴,以後各代仿效,遂成定製。宋代科舉,最初是每年舉行一次,有時一、二年不定。英宗治平三年,才正式定為三年一次。每年秋天,各州進行考試,第二年春天,由禮部進行考試。省試當年進行殿試。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今年州試之期也已釋出,各縣士子皆籌集盤纏,備上書囊,三三兩兩之人約定,啟程趕往成都府。
陳氏兩兄弟業已準備待發,府門前的馬車已是準備,陳馮氏卻仍是叨叨擾擾,陳堯諮不覺想起往事。這世間親情血濃於水,卻是未曾因歲月流逝而淡化。
陳堯諮心思仿似被觸動,嘴裡不覺吟出小詩:
“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
杖劍對樽酒,恥為遊子顏。
蝮蛇一螫手,壯士即解腕。
所志在功名,離別何足嘆。”
陳堯叟、陳堯佐聽聞此詩,不覺內心觸動,躊躅滿志,對陳省華道:“孩兒定得功名。”有對陳堯諮笑道:“多謝三弟以詩文相贈,咱兩位哥哥當有你之志向,此去定要高中。只是每日無人陪你去漱玉洞練拳誦書了,想來你有母親照顧,也放得下心。”陳堯叟說完,拍了拍陳堯諮的肩。
陳堯諮也是點頭,道:“大哥、二哥,這次秋闈定是當展抱負,小弟靜候大哥、二哥佳音。”
陳省華也笑著點了點頭,道:“此次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