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把張焱叫到跟前,對他說:“焱兒啊,你和我學習已經五年了,現在也十歲了,基礎都打好了,從明天開始可以學道術了。”
張焱當時就驚喜的叫了起來,畢竟來這裡五年耳濡目染的看到清虛有時候表現出來的能力都很是羨慕的。以前師傅不提起自己當然不敢說的,一直以來努力的學習就是為了能夠早一天接觸道術。今天聽到可以修行道術的訊息,當然欣喜若狂了。抱著清虛道長又蹦又跳的。清虛為徒兒這麼高興也是很欣慰。
第二天,張焱起的很早,迫不及待的等著師傅教導自己。
清虛首先沒有教張焱道術,給他講了很多關於“道”的常識。道的理論首先就牽涉到人對世界的認識問題,《道德經》就指出,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所以又有,有無相生,難易相承,上下相形的說法。
世界原本就是起源於無的,有和無相生天地就打破了混沌,於是產生萬物。所以道就是自然。修道就是為了修煉認識自然,掌控自然的能力。所謂的神仙鬼怪都是對這個自然具有大智慧的生物。只不過因為互相之間的利益或者誤會而不能和平相處罷了。人類是自然造物最為傑出的生物,所以人類的發展能夠經由這種對道的修煉進而提升自己認識自然的能力。
最後,清虛像是總結一樣說了一句“大道無常”就沒有再解釋了。張焱似懂非懂的聽著,有時點頭、有時搖頭,表示他的理解能力還沒有到達那個地步。
當然了,清虛這個成為了仙道士的人,說出來的話已經和一般的道觀灌輸的觀念大相徑庭了。甚至如果被一個普通的道士聽到的話,就像大逆不道一樣。本來像清虛這樣的仙道士是不會收徒的,所以張焱從一開始接觸到的道術就和一般的道術不同,也造成了以後他自己獨樹一幟的道術觀點。
之後當然就是道術的修習了,首先就是五行道術,金、木、水、火、土,世界就是以這五行為根本形成的。張焱不愧是五行獨水,除了五行中的水,其他四類道術無論如何張焱也沒法學會。比如進行土遁的時候,一般人修行一段時日的話也能夠遁出幾米的,可是張焱修行過後乾脆就沒有反應。其它三類也同樣如此,可是水行的道術就不同了,只要念動法訣,不用怎麼習練,很快就熟練了,不出幾天水平就直追清虛道人了。
這可把清虛驚訝壞了,一方面為徒弟不能修習其它四行道法遺憾,另一方面為這種超凡的進步感到高興。一年的功夫張焱的水行道術已經小成了,也就是在運用上有一些差距,只要清虛道人知道的水行道術張焱是全部學會了。
'更多精彩,更多好書,盡在'5 1 7 Z 。 c O m'
但是張焱對自己卻是很不滿意的,畢竟在他幼小的心靈裡面,像師傅一樣成為一名仙道士才是他的願望。現在的情況是自己只能修行水行道術,對以後的發展是很不利的。所以漸漸的張焱心情低落了下來。
清虛看到這種情況也是很為自己的徒弟著急,可是他搜遍枯腸也是一籌莫展。
一天張焱百無聊賴的時候問自己的師傅,“是不是所有的道術只是這五行呢?”這一下子開啟了清虛的思想閘門。以前道家是有很多的流派的,比如陰陽、八卦和形意等派別,但是由於五行比較通俗易懂並且即使不能大成也可以學得一身簡單道術,不像其它那幾個門派如果修煉不成的話就真的一事無成了,所以漸漸的那幾個流派就衰落下去了。因為這個原因清虛以前就沒有多想,現在徒弟的問題讓他有了種茅塞頓開的感覺。
趕忙在自己的故紙堆裡翻出了一本據說是以前很古老的一個道派的典籍。由於清虛一生都在修行五行道術,所以其它的類別他根本就沒有涉獵過,翻出來以後本來準備給張焱講解的可是一看之下和他平時修行的理論差別很大,清虛有一種無從下手的感覺。但是這畢竟是遠古流傳下來的典籍,肯定是對修道有幫助的,再加上張焱的古文底子現在已經不比清虛低了,所以清虛就把這本不知道什麼道派的典籍給了張焱讓他自己理解修行。
第三卷 修道 第三章 悟道
清虛給張焱的那本古書,本來就是一位修道之人的心得。運用的都是一些很古老的理論。那時候五行陰陽都還沒有像現在這樣成系統,所以寫出的心得也是很樸素,沒有很高深的理論,只是記載了一些悟道時的自我感受和獲得新的提高後一些技巧的運用。
清虛給張焱的教育也是採取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