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8部分

大家閨秀的氣質有時非學而知之,無論環境如何,老太太總是那樣的神閒氣定,泰然自若,頗有“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的氣勢和風度,僅就這一點就讓慣常自由散漫、且時不時流露出一點小市民習性的我心生羨慕,既而肅然起敬。

老太太來自中國大陸,退休之前是高階工程師,正兒八經的高階知識分子。老太太的一雙兒女十多年前移民美國,成為公民以後給父母辦理了親屬移民手續,於是,老太太和老頭也就來了美國。

老太太年輕時走難闖北,吃過很多的苦,也積累了豐富的生活閱歷,算是見多識廣的,一般有這樣經歷的人,又到了古稀之年,大多心平氣和、凡事處之泰然,老太太也不例外。

交往這麼多年,從未見老太太有過任何超乎標準的言行,別說怒髮衝冠、橫眉冷對之類的過激舉止了,就算是表達興奮,即便是再令人開懷的笑話,引得我們這班沒經過系統訓練洗禮的小字輩呲著大牙,咧著大嘴,笑得面目全非、前仰後合的時候,人家老太太也從未忘記她優雅雍容,她所能表現的最大程度的興奮,充其量也不過是:或頜首點頭微笑,或以手掩了口淡笑,或僅僅面露笑意,總之是笑不露齒的──受良好中國傳統女性,多半終身保持這種風度。

而此刻,老太太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竟然用了那種在我看來是極度誇張的表情,這種表情你可以用目瞪口呆來形容,也可以用義憤填膺來描述,或介乎於二者之間,或二者兼而有之,反正是一種外部表達形式極為戲劇性的表情,這種情形讓我有些震驚,同時又有些迷惑,直覺讓我斷定:情況有點嚴重!什麼事情竟然讓向來寵辱不驚的老太太亂了方寸?

我的思緒一下子飛散開來──我是那種習慣用發散性思維方式思考的人,想象力豐富,邏輯性不強。此刻,我腦子裡正琢磨著老太太的的話,原話是這樣的:他們這裡的高中竟然有哺乳室!“他們”是指哪個他們?不用費勁就可以聽出,老太太的“他們”不容置疑是指美國人。

別看老太太移民美國已經七八年了,論理早就歸化成美國人了,但是,在習慣上她還是把美國人稱為“他們”,把中國人稱為“咱們”,也不管人家美國人是否把她當“他們”,或者人家中國人是否還把她劃歸為“咱們”,在老太太思維習慣裡,依然自覺不自覺地、根深蒂固地把自己當中國人,這一點從她隨意的語言習慣裡就不難分辨出來。此時,由此推理,老太太話裡的這個“他們”,當然是指美國人。於是,她說的這句話的意思就可以理解為:你知道嗎?他們(美國人)的高中裡竟然有哺乳室!

高中裡有哺乳室有什麼奇怪的?我這麼想,我之所以這麼想,是因為我的背景是屬於那種中國人常說的:生在新中國、長在紅旗下的,以我在中國生活多年養成的思維習慣,我對美國高中設有哺乳室的推理解釋理所應當是這樣的:美國高中裡有哺乳室是因為美國高中有老師啊,老師裡有女老師啊,女老師裡有正在給孩子哺乳的媽媽啊,根據“凡是現存的都是合理的”推理,有老師媽媽這個現存,當然就應該有哺乳室這個合理,推理假設立論都存在且合理,那麼哺乳室的存在又有什麼奇怪的呢?

美國是一個法制國家,美國憲法規定所有公民享有平等權利。老師媽媽們有孩子要哺乳,為了保障老師媽媽們哺乳的合法權益,學校就該給這些老師媽媽設立一個哺乳室,不然,讓老師媽媽們在辦公室當眾掀開衣服哺乳嗎?這情景雖然透著自然純真,也談不上不上有礙觀瞻,但是,拿一個文明社會的審美標準來衡量,是否應該保護一下這些哺乳婦女隱私權?是否更應該體現出文明社會的人文關懷,是否應該愛護一下老師媽媽和她們的孩子?美國的很多公共場所都設有專門供媽媽們更換嬰兒尿布的設施,那麼,在高中設立專門供老師媽媽們哺乳嬰兒的哺乳室,應該不是什麼特別舉措吧,這樣普通的事情值得大驚小怪嗎?這樣一個合情合理的普通現象,值得已經修練到極高境界的,幾乎心如止水的老太太做出那麼異乎尋常的反應嗎?

應該嗎?不應該嗎?應該嗎?不應該嗎?

竟然──我想起老太太的話裡用了這個詞,順著這個詞帶給我的靈感,我的思緒繼續跳躍開來,發散開去,我心裡明白,我必須超越過去生活環境的侷限,跨過年齡的束縛,擺脫傳統和習慣,拋棄固步自封、因循守舊的陋習,用垮年齡、垮性別、跨民族、跨種族、跨膚色、跨宗教習慣的新思維來思考這個問題。

於是,我就掌握了理解老太太這句話的充份必要條件。

如果說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