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司馬乾也是年齡活得最久,一直到永嘉五年(311年),劉漢匈奴攻破洛陽前夕才去世,高壽80歲。
疏親主要是為司馬懿兄弟之後。他們由於和司馬衷的血緣關係是已經超過了四五代,血緣太疏,不為眾人所服,因此對皇權之位最沒有威脅,因此賈后喜歡重用這些人,如河間王司馬顒、東海王司馬越等
至親主要是武帝之子,也就是惠帝司馬衷諸弟,因為他們血緣上關係最近,對皇位威脅最大。因此一直以來賈后對他們的壓制也十分明顯。如前所述武帝在世時他們因為年齡較小在政治上一直沒有作為。太康十年289年武帝去世之時,當時在世的皇子主要有10位:司馬衷31歲、司馬柬28歲、司馬瑋18歲、司馬允18歲、司馬演、司馬遐17歲、司馬乂13歲、司馬穎11歲、司馬晏9歲、司馬熾6歲。同年11月改封皇子柬為秦王、都督關中,皇子瑋為楚王、都督荊州,皇子允為淮南王、都督揚江二州“並假節之國各統方州軍事”。又立乂為長沙王。穎為成都王,晏為吳王,熾為豫章王,演為代王。
可以看出除太子以外三位出鎮的皇子恰恰是最年長。而且出鎮的地區都在鎮撫吳蜀的邊緣地區,其他皇子雖未出鎮但封國也多在吳蜀。其中的原因是什麼自然是武帝深思熟慮。一來這惠帝是弱智,壓不住各位弟弟。二來讓年長皇子留在京城,自然是五行之中對惠帝造成威脅,必須要讓他們出鎮遠方。
楊駿上臺後,對宗王一概排斥,結果被賈后利用,惠帝諸弟全被詔回。隨後一段時間,惠帝諸弟全在洛陽,汝南王亮深感不安建議遣諸王之國,楚王瑋甚為憤恨,賈后遂利用二人的矛盾將他們先後害死,自此賈后獨攬朝政。在瑋被殺3個月後秦王柬莫名其妙地病死了,長沙王乂因為與楚王瑋同母被貶為常山王隨即就國。淮南王允就國大約也在此時。其後成都王穎漸漸年長,見,賈謐與太子下棋相爭厲聲呵道:“皇太子國之儲君,賈謐何得無禮”。賈謐甚懼於是進言賈后讓穎出鎮鄴城。
這賈南風對朝政的駕馭之道真是爐火純青,絲毫不讓鬚眉,難怪是能獨攬朝政10年。這司馬顒也一樣,疏親王爺能位居如此高位,自然是少不了賈后的關照。不過她的好ri子只怕就要到頭了。林易現在需要的就是和團結司馬遹各位叔叔,特別是那出鎮在外,手握兵權的各位叔叔。
“據屬下從朝中打探的訊息,前臺做在長安招攬流民救濟災民所用糧餉皆是朝廷所撥,因此他即使是開啟私囊,也只是九牛一毛,因此必還有大量糧餉尚留在世上,那王敦為其心腹,自然知道其下落。只是若那王敦過了一年半載,又是升遷回到了洛陽,我們到時候只能是鞭長莫及!事到如此,看來我們只能如此……”李含又突然對著司馬顒耳語道。
不用聽,看那手勢,林易已經是明白了李含的意思。這李含出生寒門,雖是博學多才,但是始終被這士族門閥制度所壓制,才敢得不到施展,長期下來已經是對這社會制度產生怨恨,對整個士族階級仇恨。王敦貴為琅琊王氏子孫,當今第一等一的豪族,李含雖然和其人之前並未有多大過往,但是痛打落水狗,落井下石的事情他是自然不介意順手牽羊。
“這不好?王敦怎麼說也是先帝駙馬,況且琅琊王家有多人在朝廷位列三公之位,只怕此事難以想象後果!”司馬顒在諸王中一向是以膽大出名,但是一聽李含此言,還是深有疑慮。
“王爺想要成就一番豐功偉績,怎可如此這般畏手畏腳!況且我們又不需要出面,只需暗中找三五個強盜嚴刑拷打一番,不怕他不招!一旦從他空中掏出那財富的下落,我們也可學那前太子所為,以此招攬流民,組建大軍。收買人心。現在洛陽城中即使是三歲孩童都知道那新太子只是個冒牌貨,天下諸王更是摩拳擦掌,武帝諸子雖是年幼,但是現也有年長數人,手握兵權,以屬下所觀,只怕是出不了一年天下必將大亂!到時候,王爺只要穩坐關中,休養生息,招攬群豪。坐看那諸親王和後黨明爭暗鬥,待到關鍵之時,再揮兵出關東下,何愁不勝,君臨天下也不是難事!”李含又接著侃侃而道。
“愛卿,真是妙計,果真是隻有你最懂本王心!”司馬顒也連忙擊掌稱讚道。
林易一聽此言,真是氣不打一出來。正是由於天下有不少向司馬顒這樣的野心家,才導致司馬氏諸王同室cāo戈。亂成一團,最後被胡人撿了漏。更可氣是還有無數象李含這樣的所謂謀士,為了實現自己的“抱負”,為了所謂的開國功臣。從龍之功,哪管人間百姓死活、生靈塗炭。
這河間王司馬顒若是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