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樣敏銳的視力,有魯班那樣高超的技術,如果不使用圓規曲尺,也不能畫出方圓;即便有師曠那樣的聽力,如果不借助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便有堯舜之道,如果不施行仁政,也不能使天下太平安定。”
孟子上面所講意思的主要根本就是:孟子主張“率由舊章,施行先王”之法。雖然孟子的觀點對於當今的管理者,難免有教條與死板之處,但是孟子的主張“以法章制度”來規範管理的觀點還是有實用意義的。雖然“先王”之法難免有不適時宜之處,但是“先法”畢竟是經過歷史發展所證明了的經驗。從這個意義上講,孟子主張“率由舊章”的理念,也有一定的道理與積極意義。因此,別人的先進經驗與管理方法,關鍵是適合自己企業的管理經驗與方法,無論如何也是應該有所“率由舊章”的。只不過是借籤者應該“去其糟粕,取其精華”。
也就是說,孟子在這裡所講的“先王之法”也好,“率由舊章”也罷,總之都是要管理者在管理上“令之以文”。也就是說作為管理者與領導人,在對下屬的管理中,面對下屬的過失與錯誤,在對其懲罰時,不要感情用事,要懲之有法,罰之有據。管理者只有做到這樣,才能讓下屬心甘情願地執行管理者的指令。當然,這才是孟子給當今企業管理者的啟示:令之以文。
為了闡明這個道理,孟子在《孟子·離婁上》指出了國家興衰的原因是:由於統治者的仁與不仁。對此,孟子解釋說:“夏、商、週三代,能夠得到天下是由於君主對臣民實施仁政的原因。而三朝的滅亡原因,則是由於三朝末代君主對百姓與臣子的殘暴與不仁。因此才有“商湯滅夏,武王伐紂”的歷史。天子不仁,不能保天下(江山或國家);諸侯不仁,不能保一方;卿大夫與官吏不仁,就不能保官位或祖廟;士人與百姓不仁,就不能保家庭與生命。現在有的人厭惡死亡喜歡不仁,這就像厭惡醉鬼卻偏要喝酒一樣。”可見在管理上與做事上,一個人的成功與失敗,都不是偶然的。因此企業管理者,特別是國內的企業家與管理者,更不要一味地信奉或迷信“執行沒有藉口”或所謂的軍隊式管理,而更應該注重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精邃:仁與不仁。
對此,入口網站搜狐掌門人張朝陽就講:對於員工特別是對於高層經理人或主要技術人才的管理,他所注重的更是中國的傳統式管理——人性化管理。因為中國是個擁有2000多年封建文化的民族,受忠君思想的影響比較嚴重,所以中國的絕大多數人,特別是高層管理者及尖端技術人才,一般都是懂得“感恩”的。也就是說,對於中國的員工,特別是高層人才所追求的不是絕對的薪水高低(工資),而他(她)們更加關注自己的成長與被老闆或領導認可的成就感。對此張朝陽解釋說:“中國員工不同於外國員工,特別是美國式的員工——只認工資而不認環境。因為對自己的高層員工多施行一些人性化的關懷,在管理上往往要比給員工長工資更有效。張朝陽所講的“人性化”管理,也與孟子所講的“仁”則興,有異曲同工之妙。對此,張朝陽則說:“那些曾以外國成功管理模式而自居的大企業甚至是國際大財團,在進入中國這塊充滿誘惑力的國土與市場後,絕大數都因‘水土不服’而失敗了。”對管理上的“水土不服”問題,中國海爾集團在進入國際市場時,在中國風靡一時的“海爾企業文化”,在國外開始時就失敗了。後來海爾掌門人張瑞敏就講:世界上沒有一成不變的海爾,只有“中國式的海爾文化”與“國際民族化相融合的海爾精神”。
10.《孟子》率由舊章 《孫子》令之以文(2)
管理中的“令之以文”與“仁政”重要,但是管理中的“賞罰分明”則更不容忽視。孟子又解釋說:“無罪而殺士,則大夫可心去;無罪而戮民,則士可心徙。”也就是講:如果對於士兵治罪或殺掉,那麼將領或大夫就可能因對殺無罪而離開;普通百姓沒有罪,被懲治或被殺掉,那麼有賢德與才能的人同樣也會搬到別處。這就是孟子所講管理中的“賞罰不分”的後果。因為在管理中,管理者如果獎勵了一個不應該獎勵的人,那麼就等於懲治了更多應該獎勵的人。這就是孟子“賞罰分明”的意義。
“令之以文,齊之以武”是《孫子·行軍》中的話。“令之以文”是說對士卒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覺悟,激勵鬥志。“令之以文”在軍事戰爭中有著重要意義。只有將士明確了戰的意義,才能激發將士的鬥志,這樣就可以將軍事戰爭中的不利情況變為有利條件,變不可能勝而制勝。
治我之氣,奪人之心,取勝於敵。《左傳》中曹劌論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