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弟被師門勒令思過。柳道友和他們的恩怨,師門不願看到,但一般情況下,只要不違大義,也不會多管。”趙荀鶴說到。
“趙道友倒也直言,我和道友兩位師弟之間的事看來並沒有結束?”柳致知聽明白了趙藥鶴的意思,只要馬志遠和向美成不以師門名義,還是可以找自己算賬的。
“人各有其xìng,不問善惡,上次我的兩位師弟卻以蜀山名頭搶奪靈物,此是一錯:明知已落後人一步,卻想搶奪,此二錯,有此二錯,當受罰,然修行人各有心xìng理念,他們心中不服,留下執念,為求道心進步,堂而皇之挑戰道友,也是其選擇,他們也有求取自己心中之道的權利!”趙荀鶴並不諱言。
“好一個“人各有其xìng,不問善惡”天地不仁,大道無情,我算領教了!我也明白了,如果他們來挑戰我,我殺了他們,蜀山派如何處理?”柳致知問到,並沒有生氣。
“他們為自己的心中道而行,算是以身殉道,又有何怨!”趙荀鶴淡淡地說到。
“如果我主動上蜀山卻挑戰蜀山中人,你們也不會報復?”柳致知又問到。(。)
“當然,只要你行得光明,不是背後暗算,不過被挑戰者,有權主動認輸,認輸者在你未離世之前,自動迴避你,除非他挑戰你。如果應戰,生死由命!修道者,為求不死,必須將生死置之度外!”趙荀鶴說到。
“這是蜀山的規矩,還是修行界的規矩?”柳致知又問到。
“這不是修行界的規矩,是我們蜀山的規矩,不過以前修行界大多遵循,實際上,真正挑戰的比較少,修行者本為求道,各人有各人的路,為一點恩怨走到這個地步,修行又為了什麼?不過,這個規矩留下來,也是解決衝突的一個方法,修行界既是一個講理的地方,又是一個不講理的地方,有心**同的堅守,真正的修行人都以不以術法侵害普通人:不牽涉自己和別人的家人以及不干涉別人的修行為準則,這是底線,如違此底線,天下共誅,其他方面,各人理念不同,難免衝突,一般自己解決,德高者以德服人,或請好友相勸,實在不行,才有爭鬥,但人心難測,爭執難免,掌握上面準則,就不會有人指責!”趙荀鶴講得很清楚。
“我明白了,趙道友,這恐怕是你來的真正目的,告訴我們應該如何行事,注意底線,也好,我與道友師弟間的恩怨怎麼解決,我心中有數了!還是要多謝道友,如果我與道友成為朋友,又與道友師弟衝突,道友如何自處?”柳致知又問到,難得有一個真正算得上大派之人,不將一些規矩弄清,對不住自己。
既然已入修行界,以後難免會有些衝突,如果規矩不懂,惹禍上身都不知道,柳致知還沒有到那種超脫一切的實力,不理會任何規矩,在目前,規矩也是保護自己的工具。
“道友以為門派是什麼?如同社會上黑幫?不是如此,修行門派形成由功法為根本,並不是對外作戰團體,僅是道統傳承,如果傳承有變,一個門派分成多派完全可能,修行人既是無私,又是極其自私,以其無私而成其私,我與你為友,師弟與你為敵,這種情況並不罕見,甚至一個門派內部,直接敵對也正常,只要按規矩來就行。大家都為了修行,如果不為修行,早就返回世間了,所行與門派無關!趙荀鶴又解釋到,又接著說: “歷史上,道家北宗王重陽祖師傳全真七子,分立七宗,龍門派為最大,現在世間,僅聽說龍門派,其他六宗傳承不絕如縷,世人已不知,這就是道統分立,門派僅是道統傳承,歷史上消失的門派也不是由別的門派進攻滅門,修行人沒有那個閒功夫,如黑幫一樣搶地盤,滅人門派,一般不會對其他門派有什麼興趣,消失門派一般由於後繼無人,致使道統出現斷層,如果幸運,說不定後來者得到傳承,門派重新出現,門派為了道統,其他並不會引人注意!”這麼一說,柳致知恍然,原來修行界是這樣一個格局,存在一種底線,其他基本上是靠兩種維持,一是奐力:二是人情。
自己以前並不瞭解這些,不僅自己不瞭解,就連宋琦和賴繼學也不瞭解這些,現在明白了,以後行事,只要不突破底線,不再擔心一個門派傾盡所有力量對付自己。
“多謝趙道友指點!”柳致知這句話是真心實意。
“不用謝我!實際修行人中,有時最可怕是散修,因為不知道這些,行事往往過激!道友也是散修,散修中人有不少是天縱之才,能在沒有多少指點下闖出一條路,都不簡單,但往往蔑視規則,今rì我來此,告訴道友我們這些所謂大派行事方式,也給道友一個參考,話說這麼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