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部分

且這高阿那肱還附加了其它理由,說是這蜀人都知道你王省長為國除奸,必然會擁護且出力,這是恭維話,但下臺省長願意聽,因為他搞地方治理,還是有一套的。

那麼中策呢?當然有其一,必有其二,首長願意聽的話,那就繼續講。

中策就是出兵梁州和漢中(二者相鄰),佔了此處要害之處,就可以取天下。

事實證明,新省長也是在漢中下馬的,要是早一步的話,梁某人這新官是當不成的。

這些都太鋒芒畢露。

可起兵幹什麼?

答:是為國除奸臣。

但起了兵就坐在原地等,等奸臣自殺,那是不可能的。

答:但可以等形勢朝有利於為國除奸方向發展,再動手不遲。

這個回答是是起義軍總司令王謙給出的,也是隆州軍區司令高阿那肱的下策。

不謀而合,雖為下策,也可謂平常人之所見,其實也是略同的。

新省長接到任命後,即走馬上任,但走了很遠的路。

行至漢川(今陝西省漢中市)下榻時,就聽說再往前走,就會遇見下臺省長王謙的兵,他們已經反了。

不過,從現在的情況來說,這個王謙看來好對付,他本來應該先佔據這裡的,然而梁元帥到沒有象那曹孟德一樣,大笑一聲,再罵一句孔明村夫,惹出個莽撞人張飛來。

這種情況不會發生,因為這位前任,看起來志大才疏。

樑柱國也就梁元帥,應該是從甘肅省西北部的武威京地區,即涼州趕來,經此重地,南下四川。他在此之前,任西北重鎮涼州總管。

漢中是南下進入四川的門戶。

………【第二節 謀攻(1)】………

王謙要反,卻沒有先派兵佔領此地,梁元帥因此可以先睡上一覺,等命令來了再說。

命令應該是在下達後,快馬加鞭地送到的。

這個命令是讓梁睿為行軍元帥,率領從利(治興安,今四川廣元)、鳳(治今甘肅鳳縣)、文(治今甘肅文縣)、秦(治今甘肅天水)、成(治今甘肅成縣西)等州,集結而來的步、騎20萬,進討王謙。

等齊這些人馬趕到,是要花些時間的,而此時下省長王謙,已於8月7日,出動巴蜀軍隊10餘萬人,攻佔始州(治今四川劍閣),要擋新任益州總管梁睿的路,拒新官於四川大門之外。

當然,此時在下臺省長王謙的轄區內,已全面點燃內戰煙火。

由其所管轄有益(今四川省成都市)、潼(今四川省三臺縣)十八州起兵,嘉(今四川省樂山市)、渝(今重慶)等十州宣佈擁護。且王謙到是沒有派兵先佔漢川,而是先佔了始州(今四川省今劍閣縣)。

這始州守劍門關險,為進出四川的最後關隘,卻比高阿那肱所建議的進軍至散關的上策,以及兵至漢中的中策,後退了兩步,實為全面的退守之勢。劍門關也確實是險,完全達到所謂據險觀變的下策標準。

其實,對司馬消難和王謙,將此二人稱之為馬後炮將軍,一點也不過分。

因為楊堅早在6月10日,就開始調集北周在關中的軍隊,任命韋孝寬為行軍元帥,宣佈討伐尉遲迥的。

而尉遲迥起兵,則是在得知楊堅已任命韋孝寬為新相州總管,並已在前來就任途中,即在5月28日以後。

司馬消難和王謙這二位同志,應當是在尉名將起兵前,就已收到攻守同盟書的,但一直是在考慮之中,其中慮的成分居多。司馬消難於差不多一個月後的7月24日亮出起義大旗,而王謙同志則是在磨蹭了兩個月後的8月7日,加入同盟會的。

有事前預謀,卻是謀而不合,步調查不一致,革命隊伍如何能勝利?

這二位本來是打算先取觀望之勢,不料這楊堅的眼光可以穿越上千里路,並不放過他們,是接任的新官到了,火燒屁股,才不得不由坐觀,改為出動。

當然,一千多年前,有關時間的計算,我們還是要把路途上的消耗,算在內的,但這應當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對等的。

因此,楊堅在這場較量中,還是因為能夠多看出兩步棋手,而佔有先手。

由於這幾位要想“清君側”的同志,步調的不一致,讓他可以集中優勢兵力,先幹掉四股反動勢力中的一股,也就是正確運用了各個擊破的戰略戰術,消滅了敵人,從而儲存了自己。

楊堅要先打的,無疑是尉遲迥這股中堅力量,以此而可以達到瓦解敵方